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2009-09-27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教育

  为什么有些教师心胸狭隘?除了一部分性格原因,最主要的,是懦夫懒汉意识作祟。“文革”结束后,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时代,知识分子只要有自己的追求,是能找到精神寄托的。比如他想致力于教学研究,不管环境有多困难,只要尽力而为,总不至于一无所获。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同样的工作任务,有的人能取得成就,有的人一事无成,有的人则只靠一些背景混日子,形成这样的差异,完全在于教师的个人素质。

  不想吃苦,不肯变革,“混”成习惯,也就希望大家“静止”,永远处在同一水平上;看到同行的任何一点成绩,不是见贤思齐,而是妒火中烧,千方百计地替他找寻不足,以安慰自己;对同行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误,则幸灾乐祸。自己不奋斗不努力,见到同行的成就,心里永不太平,总像有一群小虫子在啃自己的心;把别人的成就当作重压,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挣扎,他的那把小尺子,量遍一切人和事,就是量不出自己的心胸。这样的教师,很难有所作为。

  有这种妒忌心,对身心健康不利。心理学、社会学有关这方面的解说已经很多,不赘述了。这里只说说对学生的影响吧,教师心胸狭隘,最大的危害在于这种狭隘有可能传给学生。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应当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当几十名学生和一位处处斤斤计较,时时嫉贤妒能的教师相处3年,他不可能一点不受影响。卢刚事件后,教育界有过反思,但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挖掘教育价值,重视学生人格养成,而是把他视为孤立的个案,很快就淡化了。我在学校工作这些年,经常看到学生中有卢刚式的狭隘与冷酷,虽然程度不可能达到报复杀人的地步,但诸如“下次考试一定要报一剑之仇”,“一定要出这口鸟气”之类的恶语,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一名学生,为什么对同学取得的成绩那样忌恨?为什么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为什么能向自己的教师下手?卢刚早年受过什么样的教育,我不太了解,但我估计,他的周围很可能有一群缺乏胸襟的人,他不懂得什么是“星空”,什么是“辽阔”,什么是“明天”。狭隘的人虽然不全像卢刚那样走极端,持枪杀人,可他的心里却一直有把刀子啊。

  1986年的一次班会上,我为学生读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窝里斗”。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话是有根据的。但是,同学们在讨论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悲凉。20多年过去,当年的学生都还记得这篇文章,他们说,第一次看这篇文章,很震撼也很害怕,但很快就理解了老师的用心。走上社会,到处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肚鸡肠”们的脸色……然而,自己对别人,则尽可能地做到一片坦荡。

  为了我们的学生,让你的心胸开阔起来吧。

  小资料

  卢刚事件: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在校园中枪击了6个人,5人丧命,卢刚也饮弹自尽。该事件在当时曾震惊中、美两国,也曾引起过一场关于中国教育弊端的讨论。关于杀人动机,警方未有正式的结论,但据部分媒体报道,枪击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博士论文最高奖学金没有由卢刚获得,而是由事件中丧生的另一名中国留学生获得。另有说法认为,枪击的原因可能是得到博士学位的卢刚,却无法得到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体面工作。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22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