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扎根于校外教育事业的土壤
2009-09-27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教育

扎根于校外教育事业的土壤

——记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主任邓敏

  ● 王丹

  细细算来,从17岁踏入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那日起,邓敏已在校外教育战线上奋斗38年了。有人说:人生一世,总得有个追求,有个让自己珍视、向往、护卫,愿意为之奉献一切的东西,这就是理想和价值。在邓敏心中,少年宫的这份事业就是她的理想与价值所在。为此,她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人对社会应该有所贡献,而且这个贡献是说得出来的。”这句话不知在邓敏心里念过多少遍了,也成为了她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动力。凭借着这一信念,邓敏数十年如一日在少年宫的发展中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心智与力量,她把少年宫的每件事都放在了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上,直到青丝染成了白发,妩媚化为了慈爱……

  “尊重”与“换位思考”

  在工作准则的前提下,考虑问题时站在对方的角度再想一遍,问题会解决得更完美。

  ——邓 敏

  眼前的邓敏,慈祥可亲,温文尔雅,充满着知性美。每一次走近她,我都能从她身上感受到一种蕴含在平静中的力量,那是一种“君子引而不发”的行为张力,亦是一种谦虚谨慎、不事张扬的人格魅力。在她身上,没有一些女性领导通常掩饰不住的强干锋芒,她总是慈和温婉的,谈吐中透出豁达与睿智。她那溢于言表的对孩子、对少年宫、对校外教育浓浓的爱意以及她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与努力,更是让我感动和敬佩。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邓敏在沉静内敛性格中拥有着另一种可贵:她惯于换位思考,以尊重为基点,以博大的心胸与关爱面对纷繁的人和事。她像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地流淌、浸润,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人都是在磨砺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的。说起我的性格,应该说主要源于成长的环境。”

  邓敏出生在一个大家族中,家中兄弟姐妹8个,她排行老7。小学未毕业即赶上“文化大革命”,家中多位亲属受到运动的冲击,挨批斗的、去“五七干校”的、上山下乡的人特别多。于是,本应该在家人关照下无忧无虑享受学习、成长快乐的邓敏,反倒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那样的环境下,她开始懂得何为责任,学会了忍耐与坚强。她既要保护家人,又要机智地处理各种问题:事由种种,压力多多,邓敏不得不冷静分析,理性思考,沉着应对。特殊的境遇使邓敏逐渐形成了成熟内敛的性格,也奠定了她一生发展的主基调。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邓敏保持头脑冷静,要做什么,怎么做,她都有准则,不会人云亦云;同时,她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

  17岁那年邓敏进入东城少年宫,在老同志的栽培下成长起来,1985年起担任了东城区少年宫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要做就要做最好”,性格使然,不论是当普通教师,还是做少年宫发展大计的“掌舵者”,邓敏都努力追求人生的意义,成就了每个角色的精彩。

  在管理过程中,邓敏并没有着力于一个“管”字,而是变“控制式管理”、“权威式管理”为“科学管理”、“艺术管理”、“人本管理”。在尊重差异、人尽其才、满足教职工不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激发教职工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如同在采访中她谈道的:“怎样协调一个充满个性的团队?既要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意见,又要为整个团队的进步找到最佳契合点。”因此,无论是德学精湛的老教师,还是略显青涩的青年教师,或朝气蓬勃的学生,或少年宫的设备维护工,邓敏对每一个人都十分尊重。她认为,尊重是人与人交流的出发点。而切切实实做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及创造力,又很需要费一番工夫。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她都以自己富有亲和力的行为,努力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受到被关心和爱护的幸福,让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少年宫的建设与发展中去。

  就拿少年宫后勤服务的工人来说吧。1991年迁入新宫时,东城区少年宫的设备设施是按中型宾馆配置的,有些岗位需要24小时运转,因此少年宫的工人、职员队伍比较庞大。但在邓敏的督促和培训经费的支持下,少年宫里的每个工人都取得了区别于自身工作的其他岗位的技术等级证书。比如电工兼有空调维修的技术证书,空调工兼有电梯维护的证书。如今在少年宫的各个岗位都是高级技工。交叉的岗位设置不但大大促进了少年宫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对于工人个人来说,由于有了高含量的技术专长,在待遇方面也有了更好的保障。对此邓敏说:“你对他设身处地关心到位了,他就能体会到单位对他的帮助。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好工作呢?”

  在邓敏的管理中,很少批评人,出现了问题,她会首先从自身找原因,确属领导有责任的,该承担责任时就勇于承担责任,该自我批评时就勇于自我批评,但也不一味地放任问题,她会以建议的方式让老师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正因如此,大家反而有些“怕”她。不过这种“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畏惧”,而是怕工作做得不够好,不够到位而让她失望,给她带来不好的影响,是从内心维护她。遇到大的活动,整个少年宫的协调调动从来没让邓敏为难过,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有人曾称她这是真正的“无为而治”,其实这何尝不是她“人格魅力”的体现呢?凭借这她带动起整个少年宫的稳步发展,使前进中形形色色的困难与挑战逐步消解。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