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是一种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就我的认识,办好一所学校,有这样8个基本要素:(1)办学目标;(2)教育教学;(3)行政管理;(4)教育科研;(5)教师队伍;(6)校园建设;(7)校园经济;(8)领导班子。《使命》仅就我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中,最有体会的若干问题做了重点介绍,并未求全。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什么是校长的首要任务,讲的是校长要把握好办学方向;第二章基础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讲的是中学教育的任务;第三章德育为什么很重要,讲的是怎样做好德育工作;这三章讲的是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的价值观,是全书的思想基础。第四章课程改革是关键、第五章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讲的是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实践,这是全书的重点。第六章教学工作评估的研究、第七章校长负责制、第八章依靠教育科研、第九章人是办学的第一要素,讲的是学校行政管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第十章重在自身修养,讲的是校长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完成校长特殊使命的根本保证。 应该说,各章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如果校长自身没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就不可能有对学校一系列管理目标的科学确定;如果没有对基础教育根本任务的认识,就不可能有课程改革的实践;如果没有对学生素质目标的思考,就不会有对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要求。总之,一个校长如果没有确立理想教育的目标,也就不会有追求理想教育的行为。 《使命》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其特点之一,是理念和实践的统一。书中不仅集中了我对一些问题的理性思考,还附有大量学校改革实践的原始资料(包括规章制度、教学大纲、课程计划、考核评选条例等),这些都是我亲自所写,或是在我主持下制定的,凝聚了我和我的同事们数十年的心血,具体体现了我们的办学理念与实践的结合,行与言的统一,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参考价值。 我在工作中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想获得成功的校长,必须同时具有独立思考和勇于实践的品格。 人的思考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完全从功利目的出发,人云亦云;另一种是从服从客观真理、服务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进行独立思考。凡有创新意义,能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思考,必定是独立性的思考。作为一个校长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无法面对复杂的现实,正确理解自己的历史使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独立思考,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一所学校实际办得怎么样,并不完全取决于校长是怎么想的,而是最终决定于校长领导师生员工是怎么做的。因此,凡是事业有所成就的校长,都能够把正确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个好校长,既应该是一个思想家,又应该是一个实践家。 其特点之二,是密切联系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大家一起探讨在复杂迷茫的现实中,如何找到教育的真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以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唯一标准的现象。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作为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应该怎样来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把握住自己的办学方向呢?正因为我们是教育工作者,对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应该理解得更深,对青少年的长远利益看得更清。遇到矛盾时,不能无条件地服从升学率,甚至以损害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应该代表国家的意志,用国家的方针去统一大家的认识,自觉排除各种干扰,真心实意、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为校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思考问题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的规律。因为,国家的方针体现了全体公民共同的、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按教育规律办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一个真正有觉悟、懂教育、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校长,要积极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落实新课程计划,努力帮助政府搞好评价制度的改革。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需要,而且还应该担负正确引领社会走向的任务。 学校教育是一种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即校长为什么办学,教师为什么教学,学生为什么学习。如果学校教育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核心,那么学校教育的宗旨就会发生异化,学校教育就会偏离国家的教育方针。是选择素质教育,还是选择“应试教育”,这是历史对于当今教育工作者的严峻考验。如果在我们的手中培养出来的,是有个人追求而无崇高理想、有知识而无文化以及失去了身心健康的一代人,那么不论我们的升学率有多高,竞赛的金牌有多少,我们还是无法向历史做交代的。 其特点之三,是本书虽然只谈论了10个问题,但基本上涵盖了学校工作中的重点、焦点和难点,是值得校长们花大力气研究的重要课题。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指导学校工作、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应该实施什么样的课程计划、依靠什么力量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加强校长自身的修养等,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校长,必须首先具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才能领导学校工作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不辜负自己所担负的特殊使命。 生命有限,事业无限。一个人的实践和认识,总要受到其所处时代、社会、历史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其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心。《使命》出版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已经重印了两次。如果我对昨天教育的回忆,能够对今天的教育有所借鉴,那就实现我写作此书的最大心愿了。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