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考与启示。 1.改革和强化高中会考制度。高中毕业会考属于检测高中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或要求的学历水平测试。美国各州普遍在建立或强化高中毕业会考的同时,我国很多省份却在取消或淡化高中毕业会考。其实,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下,重新建立并强化高中会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依然是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校就开什么(课程)。新课程的选修课与要求形同虚设,导致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笔者建议逐步推行高中毕业会考与高校招生考试相分离的制度。高中毕业会考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的标准,属于水平性测试,应该与中学教育教学相联系,充分发挥会考对新课程实施的导向与监控作用。虽然会考成绩不一定要以多少比例计入高考成绩,但高中会考(属于省级统考)成绩,尤其是选修课程的科目数及会考成绩应该或可以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参考。而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是为了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而组织的选拔性考试,应该与中学教育教学逐步分离,逐步推进高考工作社会化,让高考回归到其本身的功能即选拔合格新生上来。 由于高中毕业会考是分省组织实施,各省份可以根据本省份实际增加会考次数,比如每年2-3次。为方便学生重复参加考试,可以将其中一次会考安排在暑假进行,并建立各次会考成绩能够以等值的计分方式,在全省范围划定统一的合格或达标标准,并与高中能否毕业相联系,充分尊重高中毕业会考在衡量高中学生学业水平中的地位。会考科目应该包括新课程各课程领域的核心课程或科目,并逐步增设选修科目的会考。 2.建立或规范高中毕业制度。目前,我国及各省份基本上还没有关于高中毕业的具体要求或制度(即使有,也基本没有照章执行)。我国的高中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或学术水平比较低。不论学业成绩好坏,几乎所有的高中毕业生读完高中3年后都可以拿到高中毕业证,而且高中毕业证都是一样的。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虽然也采用了学分制管理,高中毕业要求也与学分建立了联系,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学分认定基本上是一种形式,对高中毕业要求仍然没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标准。 3.参加高考要求有高中学历。在我国,不论是否高中毕业都可以参加高考。我们在建立和规范高中毕业制度的同时,能否对参加高考的考生须具有高中毕业证设置明确规定,同时建立全省统一的高中同等学力资格或水平考试。对达到要求或标准的社会人士颁发高中毕业证,并准予参加全国高考。 另外,我国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结构和比例失调,很多家长不赞同子女入读职业高中,学生也大都不愿意就读职业技术类学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通高中的学位比较宽裕,而入读普通高中后,不管成绩怎样,都有资格参加普通高考。很多家长和学生总是抱着一丝幻想,以为读了普通高中就可以有大学上。其实,随着全国及各省份高校停止扩招,每年招生计划相对数还在逐年减少,考上大学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近年来,沿海省份每年都约有35%-50%的高中学生基本与大学无缘。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设置高中毕业要求来引导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业技术类学校呢?其实,我们的现实社会还缺乏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技师。 4.建立或试行高中文凭分级制度。由于全国各地教育条件和水平地域差异比较明显,即使同一省份的各县区、各高中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差别比较大的,因此,在我国,除实行全省会考基础上的高中毕业文凭外,是否可以推进各地区或各县区级别的地方毕业文凭制度,即达到了省级会考标准的颁发省级高中毕业文凭,达到了地市级高中毕业水平的(可根据会考成绩来划定)颁发地市级高中毕业文凭,以充分尊重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激励学生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并愿意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 (吴金财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原载《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