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男人有梦 持之以恒——访奥运会开闭幕式计算机仿真编排项目负责人丁刚毅
2010-03-26  2010年03月26日  来源:人民教育

男人有梦 持之以恒

——访奥运会开闭幕式计算机仿真编排项目负责人丁刚毅

  ● 邢星

  曾经过去的那个夏天的夜晚,北京“鸟巢”万众欢腾,礼花四射,夜空闪亮。13亿人的奥运之梦,在那一刻化作美妙动听的歌声,化作千万张幸福激动的笑脸。

  奥运会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夺取金牌的体育健儿、微笑服务的志愿者、举世壮观的开幕式及其大名鼎鼎的导演。然而,还有许多为办好奥运在背后默默奉献的人,丁刚毅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个。

  记得第一次见到丁刚毅教授的情景:他推门进来,身姿挺拔、走路快捷,从进入视线到近在眼前,就像一个快速推进的镜头,直接从远景变成了特写:剑眉,浓且直,眉间隐约有一条淡淡的竖纹;星目,大且亮,眼神坚定而执著。我微微怔住,这就是丁刚毅——人如其名。他坐下来,靠着椅背,声调高昂、语气亲切:“问吧,你随便问!”然后他爽朗地笑了,笑声像大海,眼神里有阳光,令人放松和安心。

  当我再次见到丁刚毅教授时,他依然那样笑着招呼:“来了,坐!”

  丁刚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9月作为负责人组织开发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全景式智能仿真编排系统”,并带领“计算机仿真编排小组”进入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为导演组提供工程服务。身为“总装备部”仿真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计算机仿真协会副理事长、《计算机仿真》杂志编委、国防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成员、国家“863”信息技术专家、北京市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专家,丁刚毅经历丰富、荣誉众多,可看他的名片上却只简简单单地印着: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丁刚毅教授。

  奥运:“我从没想过往后退一步怎么办”

  “张艺谋习惯从镜头看世界,而我们这套系统恰恰满足了他的这种习惯,通过计算机的二维屏幕来看舞台排演的三维效果。”把计算机仿真技术用在舞台编排上,丁刚毅说,“这是一个机缘”,“是导演对于数字技术手段的需求和追求,让我们走到一起。”从2006年9月开始,直到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结束,这套仿真编排系统一做就是整整两年。

  “您在看开幕式时是什么心情?”我很好奇。队形变换、服饰灯光、三维效果,开幕式上表演的每一个节目,都在丁刚毅的这套系统里演了几十次、甚至几百次。

  “我都已经麻木了,不知道哪个是亮点了。”丁刚毅把这当作笑话来讲,“看我的反应,我夫人跟孩子直乐。”他无奈地向女儿解释:“爸爸成天就看这玩意儿,现在看得都已经不想看了。”

  从最初创意、技术开发到与导演一起在实际应用中磨合,这个过程“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因为“这不是一个老师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精神上感觉不到什么时候可以画上句号;另一方面,虽然说是我们全力做奥运,但学校有事还必须要关心”。

  作为教师,丁刚毅白天要给学生上课;可跟着导演,“下午两点开工,只要不是站在讲台上,24小时随叫随到”。一边是教学责任,一边是奥运使命,虽然家就在校园内,可在家的时间还不够睡觉的。“家里人会抱怨吗?”我问。

  丁刚毅笑了,摇摇头,有些许无奈。“奥运会后,女儿写了一篇作文说,两年的时间不知道爸爸是干什么的,看了奥运会开幕式才终于知道了。”说起女儿,丁刚毅的语气里有着掩饰不住的爱意,声音都变得柔和了,“写了这么个作文,老师还给了个优!”

  虽然在采访中他一直爽朗地笑着,但是我可以想象那个过程的艰辛,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人的歉意,就像丁刚毅教授说的:“奥运会这个机会确实难得,难得到你几乎再找不到第二件事能跟它相比了。”所以,即使中间有过很多困惑和苦恼,但是“从开始到最后,我没有想过往后退一步怎么办!虽然压力很大,困难很多,这个事儿没退过”。

  不断地创新、沟通、磨合,以实现导演的艺术要求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个过程中,丁刚毅“自己觉得疯掉多少次了,也坚持了下来”。这份坚持的动力是什么,我很想知道。

  “兴趣!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丁刚毅的答案脱口而出。作为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的副院长,“当时做这个项目的初衷只是想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加一个注解,证明我们的确是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可两年的坚持后,“感觉这个事情做得怎么辛苦都对。因为得到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