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大器晚成二月河
2010-04-01  2010年04月01日  来源:人民教育

  ● 赵明河

  初冬的一天,我有机会来到豫西南历史文化古城南阳,慕名前往著名作家二月河家中拜访。

  这是市内一处古木参天的幽静大院,院内植着成排合抱的法国梧桐树,二月河的家就在大院内一处红砖红瓦两层斜顶老楼的独门小院中。小院铁门一侧挂着一个大报箱,门框红砖院墙上贴有一纸条,上书:“请不要敲门,不要叫喊,没有预约,恕不接见。请打电话”,后面是一串电话号码。我忙掏出手机打电话,二月河老师热情地前来开门,仍是留着短发平头,穿着不系扣子的灰色夹克,一如在郑州相见时一样的微笑,一样的厚道,一样的热忱。

  握手寒暄后,二月河老师领我沿着小院内的碎石小径,到一层的书房。我好奇地仔细观察院内情景:这是一个约百十平方米的小院,就像普通的北方农家小院。靠院墙处长着几棵挺拔高大的杉树,靠院门一侧,用水泥砌着一个约八九平方米椭圆形的小鱼池,水泥上不规则地嵌着光滑的小鹅卵石,池水浅浅的,几条小金鱼在悠闲地游荡。鱼池另一侧种着蒜苗、青菜,红砖墙下靠着铁锨、扫把,墙上则长满了爬山虎。整个院落颇有在市井中寻求乡村闲适生活的味道,好一个都市里闹中求静的读书著作之地。

  二月河的书房面积不大,普通的灰白色方块地板砖,墙上挂着一幅齐白石的画。书房中央偌大的平板桌上摆满了笔墨纸砚。自他的清帝王系列著作出版后,身体已大不如以前,就靠练书法和画国画修身养性。老师夫人热情地端来开水后,就客气地退出。

  二月河点上一支烟,打开话匣子,我也渐渐了解到了他大半生来那令人敬佩的艰辛创作经历。

  我是黄河的儿子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祖籍山西省昔阳县,出生于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当时,人们正沉浸于抗日战争胜利和上党战役报捷、家乡获得解放的欢乐之中。身为县武装委员会主任的父亲凌尔文和战友们经过一番研究,集体给这个新出生的婴儿起名“凌解放”,与“临解放”谐音,带有盼望和迎接解放的意思。

  而“二月河”这个笔名,则是他年满40岁正式出版《康熙大帝》第一卷时,才首次使用的。当时,为了给自己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起个相配的笔名,他顺着“凌解放”这3个字的意思找思路。凌者,冰凌也;解放者,开春解冻也。冰凌融解,不正是人们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吗?

  他还着重说明,二月河特指黄河,即母亲河。二月是黄河冰开的季节,冬雪融化、万物苏醒的季节。他总是认真地说:“我要记住自己是黄河的儿子。”1947年,刚刚两岁的他,便随同都是老八路的父母,过黄河南下,后又几经辗转,在河南南阳定居。他取笔名二月河,也是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数典忘祖。

  还有一层意思,是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明媚春天。他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正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而起步腾飞的。他的创作活动,恰如春天冰凌解冻的黄河,浩浩荡荡,奔腾不息,一泻千里,好不壮观!于是他解释说,自己的原名和笔名本身就是个谜语,二月河是谜面,凌解放是谜底。

  二月河的恢宏巨著清帝王系列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大部十三卷,洋洋千万字,发行数百万册。特别是根据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以及海外版权的输出,更使得二月河英名远播,享誉海内外。有媒体赞誉说:“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读者,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观众。”就连当时的一位中央领导都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要多读读二月河的书……”

  连年来,他的作品获得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全国十佳长篇小说奖”众多的荣誉,但他最重视的只有两个奖项,一个是美国的“海外最受欢迎的华人作家”奖,一个是香港中学生评选的读书奖。因为前者是依据图书馆借阅率、书店销售率、读者投票率等多种调查结果评出的,自然最能直接体现读者的意向。后者让他略感意外:没想到中学生年龄段的人也能读得懂而且喜欢读自己的作品,令人欣慰。

  然而,谁能想到,创造出如此惊人成就的二月河仅仅高中文化程度,40岁前,他甚至连一个“豆腐块”都没有发表过。而他将近不惑之年一旦下定决心写作,就埋头发愤,锲而不舍,一发而不可收。真正成名,并且名扬海内外时,已将近知天命之年了,真可谓典型的大器晚成。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二月河小时候并不是大家眼中听话的好孩子。他从小喜欢特立独行,率性而为,不受成规约束。因为那时父母工作十分忙碌,加之频繁调动,常常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或是寄宿在亲友家里。少儿时的他,调皮顽劣,不爱学习,又猴子屁股坐不住,经常逃学去摸鱼、抓螃蟹,而且字也写得歪七扭八,缺胳膊少腿,所以常常不被老师所喜欢。以致于小学留级一年,初中留级一年,高中又留级一年,直到21岁才高中毕业。

  不过,二月河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却对课外读物十分痴迷。上初中时,他就津津有味地读完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读高中时,他又偶然读到了《红楼梦》,对这部书更是情有独钟、如饥似渴。然而老师并不喜欢功课不好又酷爱读杂书的二月河,称他是“饭桶”、“废物”,甚至斥骂他“真是个没出息的大笨蛋”。

  对儿时这段“不光彩”的经历,二月河从不隐讳,甚至常津津乐道地讲给别人听。正因为不堪回首,他才坚决地认为:“衡量一个学生的成绩,分数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和能力。这个世界是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

  他认为,“上帝是公平的,给每一个人以不同的才能。关键是做老师的要善于发现、欣赏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尊重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目标,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发挥不同的才能,培养不同的人才。不应仅仅是用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更不应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进行挖苦、讽刺,这样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投下难以抹掉的阴影,对他们的日后成人、成才极为不利”。

  为此,二月河在多次演讲中呼吁:“尊敬的各位老师,请善待您的所有学生,在他们青春年少时,给他们以充分表现自己才华和个性的机会,给他们以健康的心理成长历程的起点。”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