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钩沉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曾做过《星报》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写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在艺术上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其代表作《老人与海》,因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海明威 该放手时就放手 ● 许织云 海明威的父亲克拉伦斯·艾德家兹·海明威是一个杰出的医生,也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他还对自然界有专业的研究,尤其热衷于钓鱼和打猎。他的兴趣和爱好对童年的海明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海明威的父亲以独特的方式关心儿子的成长,他教育小海明威既严格又灵活,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随时改变教育方式。夏天,他们居住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美丽的大自然使小海明威深深迷恋。小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对什么事都好奇不已。每当父亲出诊或者出门打猎、钓鱼的时候,小海明威总是拉着爸爸的衣服央求着一起去。父亲每次都答应他的要求,带上他穿越茂密的森林,趟过哗哗的流水,去拜访那些散落的村庄。小海明威大开眼界,眼前的一切对他来说是那么新奇而又有趣。在长途跋涉中,锻炼了他的体力和意志,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小海明威渐渐地喜欢跟着父亲去出诊,他成了父亲的小“跟屁虫”。海明威的父亲发觉这样下去很不妙,他认为事事依赖父母对孩子成长不利,会影响人的才能的发展。应该注意培养海明威的独立能力了。 于是,在小海明威4岁那年,当他又缠着爸爸带他一起出门时,父亲拒绝了他。小海明威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不再愿意带他一起出去了,他问爸爸:“是我做错什么了吗?”爸爸扶着他的肩膀,非常严肃地说:“孩子,你没有做错什么。爸爸只是想让你自己去活动。不要总是跟着我!”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这样才会对你有好处!”说完,他给了小海明威一个渔竿,并鼓励他说:“大胆去玩自己的吧!你肯定行!” 从此,海明威就开始一个人在山林和水边玩耍。后来,等他再长大一些的时候,父亲又给了他一杆猎枪。就这样在父亲的不断指引和鼓励下,小海明威开始了独立的玩耍时光,他很快就迷恋起钓鱼、打猎、探险等。这些兴趣爱好不仅伴随了他的一生,而且在父亲的引导下逐渐养成了他独立、果敢、喜好探索的性格。 正是由于海明威从小就生活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使得他后来的创作总处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之中。他的作品风格也是独树一帜的,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海明威的独立、创新的精神品质得益于他那明智的父亲。我们常常说,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往往是在幼年时种下的“根儿”,那些丧失了独自做事的能力、有着很强依赖性的人,大都与父母早年的多重呵护、包办代替的教育方式有关。 所以,我们应该从海明威父亲高明的教育智慧中汲取经验,为我所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要再犯“包办代替”的错误了,大胆地让孩子搏击“风浪”,练就“本领”,增长“才干”,该放手时就放手!唯有如此,我们的下一代才会大有希望。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闵行第二中学)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