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精神食粮 ——访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兼总编辑陈力 ●本刊记者 胡久红 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3月2日正式开播,这是全国唯一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教师培训、职业教育的卫星电视频道。为帮助广大基层学校深入了解课堂频道的节目特点,它的开播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对中小学师生有哪些重要意义和作用,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兼总编辑陈力。 记者: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什么要推出空中课堂频道? 陈力:空中课堂频道诞生在2003年“非典”期间。在国务院、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的协调指导下,空中课堂频道临时教学频道以每天13个小时的节目量,为几百万停课在家的中小学生送去了教育教学、心理辅导、文化艺术欣赏、科普等节目,对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空中课堂频道一直继续播放中小学远程教育、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内容。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空中课堂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帐篷学校里为重灾区的39个区县,556所学校的53万余中小学生,送去了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去了心理辅导、教育教学、文化科技节目等精神食粮。2008年12月11日,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为正式的卫星电视频道。 记者:空中课堂是公益性的吗? 陈力:空中课堂的服务对象是全国3亿青少年以及广大教师,它是公益性极强的电视频道,应该得到社会、特别是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6年多来,在空中课堂频道创办中,国家相关部委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已得到体现。在今后频道的发展中,希望进一步纳入国家相关工作的整体规划中,以此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新技术手段和媒体资源,为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动教育均衡化,丰富青少年校内外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记者:空中课堂的特色是什么? 陈力: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电视频道。空中课堂与众不同的是,鲜明清晰的“校园频道”的特色。它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培训、职业教育。而这些受众每天三分之一时间在学校。因此,频道应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直接进入校园,参与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和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说,空中课堂频道是中国唯一一个校园频道。在管理方式、节目理念、节目编播、传播方式上都有其不同特色,实行开门共建、广纳资源的组织架构,“分享”与“引领”的节目理念,教育规律与传媒规律相结合的编播,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相结合的互动等。 记者: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中小学生服务板块的内容吗? 陈力:这部分的节目板块占年播出节目总量的40%。一个是早晨、中午的“红领巾时间”,有思想品德、科学知识等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内容。我们将进一步办好《少儿新闻》节目,用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语言,播放一些国家的大事和他们自己关心的新闻、关心的事情。《身边的科学》系列节目,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介绍身边的科学常识的节目,还准备播出一些国外优秀的科普纪录片,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开阔孩子的视野。另外,要办读书节目,为孩子们介绍一些好的图书;播出课外活动、课外游戏、影视欣赏节目,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 记者:希望这些节目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请问,那些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节目是什么样的呢? 陈力:主要是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板块。用白天的时间配合中小学课程,播出相关的优质课程和辅助性节目。上午8点到12点面对小学,下午1点到4点面对初中。客观地说,这样的节目要全部代替课堂是不可能的,这是碰到的最大的难题。现在咱们国家中小学的教学实行的是一纲多本,中小学教材有160多种。只依托一种教材制作的辅导,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但是要想服务100多种教材也不可能。我们研究来研究去,觉得教材多,但是课程纲要是一致的,就想围绕着课程纲要的难点、重点,征集或制作一些优质课程资源,制作好节目表,在春季和秋季开学前早一点发下去,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来选择。这个工程特别巨大,是建设教学资源库的长期的基础工作。另外,针对中小学的一些缺少师资的课程,如英语、音乐、美术等,征集或制作播出可以替代性的优质课。 记者:面向教师服务的节目板块是如何安排的? 陈力:面向教师和师范生的节目板块,占年节目播出总量的30%。这是紧密配合国家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培训计划,设置的常规教师培训板块、周末教师培训板块和寒暑假教师集中培训板块。常规节目根据老师的作息时间来安排,利用下午4点到5点半左右教师备课和教研活动时间,还有晚上8点半到10点的教师自我充电时间。周末和暑假期间,频道准备集中播出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的节目,并采取与网络互动的方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