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岁开始当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算起,我的教育生涯已经有60年了。我20岁就当了小学校长,是全县最年轻的中心小学校长。为了研究教育,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毕业后当了大学教师,后来又当了师范学校校长和中学校长。 为了研究和推广尝试教学理论,我跑遍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调查研究了各具特色的中小学名校,有缘结识了众多有个性、风格迥异的名校长。 从建国到现在,经历了教育战线上60年的风风雨雨,我深深地感到,现在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打造理想学校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个时代势必会造就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理想学校及有理想的名校长。 什么样的学校是理想的学校?古今中外教育家都有各自的解读: 春秋时期的孔子首创私学,一生从事教育活动达40余年,有弟子三千。他创办的私学,学习“四教”、“六艺”,坚持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达到乐知好学、学而不厌、立志有恒的境界。 宋代的朱熹创办了白鹿书院和岳麓书院。他所追求的理想学校强调学生自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他强调牢打基础,学思结合,知行结合。 20世纪的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晓庄师范、上海工学团、育才学校,都是他践行的理想学校。他提倡教学做合一,强调学生自学,在做中学,鼓励学生通过尝试去发明创造。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不朽的《大教学论》中描绘了他心中的理想学校:“寻找一种教育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烦厌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他曾开办一所实验学校,被后人称为“杜威学校”,以此实验他的教育思想,他强调“教育即生活”,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担任巴甫雷什中学校长长达20多年,把这所中学办成当代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他认为学校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必须达到全面、和谐的统一,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以及“合格的公民”。 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学校,描绘着一幅幅五彩缤纷的蓝图。我所追求的理想学校是什么?我认为在这个理想学校里要重点解决三个结合问题: 一是把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结合起来。 东方教育强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西方教育重视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如果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将会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长久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界崇洋思想太重,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开口凯洛夫、赞柯夫,闭口布鲁姆、布鲁纳,热衷于引进和宣传外国教育理论,而对本国的先进经验和学校典型过于忽视,而我心中的理想学校,首先要有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然后才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 现在有些学者提出所谓的“中间地带”的设想,寻找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结合的中间地带。这个“中间地带”在哪里呢,我认为,“两严两发展”是切实可行的路径,既抓住本质,又通俗易懂,便于操作。 “两严”是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优良传统,一个学校没有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怎能办好,中国的“加强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做法已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关注,其实“加强双基”是“两严”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两发展”是指发展个性、发展特长,这是西方教育的重要理念。新时代的人,要有鲜明的个性和自己的特长爱好,才有利于发展创新精神,不能千人一面,整齐划一。我们需要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两严两发展”不是对立的,可以和谐地统一起来。延安时期的“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早已把“严肃”与“活泼”完美地统一起来。教育工作中充满着各种矛盾,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处理。纪律不等于管束,民主不等于放纵,要做到“严而有格,活而不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