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我所追求的理想学校
2010-11-06  2010年11月06日  来源:人民教育

  二是把教育民族化与教育现代化结合起来。

  既要继承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教育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走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教育之路。培养有民族自豪感、责任感,胸怀祖国的国际人。教育上也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鲁迅先生早已说过,“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理论不能照搬外国、应该走自己的路。教育现代化不是教育西方化。中国的教育只有具有中国特色,才能走向世界。

  当今世界是国际性大社会,中国必须走开放的道路,融入国际社会,教育上要吸取国外先进教育思想,打造多元教育文化,但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立足于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服务。

  现在要总结和宣传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中国自己的教育家。其实一些当今国外教育家说的话,陶行知先生早已说过了,今天,我们首先要认真总结推广中国原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培养有民族自豪感、责任感,胸怀祖国的国际人,是这两者结合的目标。目前青少年中的爱国热情淡薄了,不得不令人担忧,这同当前思想教育工作中口号太多,空话、套话太多有关,今天提这个教育,明天提那个口号,学校教育无论如何必须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个主旋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不能等闲视之。

  三是把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素质与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统一的,可是在现实中往往把两者割裂开来。我认为问题在于没有区分“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应试”是应对考试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只要有考试,就会有应试,这是很简单的常识,一百年都不会变。所谓“应试教育”是把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教育目标,作为一种教育指导思想,而不顾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可是有些人把“应试”与“应试教育”混同起来,只要谁在抓“应试”,就会扣上反对素质教育搞“应试教育”的帽子。所以,有一些专家参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以后,都给他们戴上搞“应试教育”的帽子。我追求的理想学校必须理直气壮地抓教学质量,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完全能够统一起来。

  学校教育应牢牢抓住素质教育这条主线,可是现在口号太多,提法层出不穷,弄得校长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比如生存教育、主体教育、健康教育、快乐教育、理财教育等等。其实这些内容都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逐步丰富,但口号提得太多,必定会削弱和淡化素质教育。

  以上三个结合是相互交叉、互相渗透的,结合中,必须讲究“度”,多了不好,少了也不好,要恰到好处。其实,“恰到好处”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矛盾中达到和谐。现在有些人热衷于提新理论,这并不能解决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是应该回到认真学习和应用辩证唯物论的时候了。所以怎样掌握这个“度”,必须讲科学发展观,尊重教育规律,还要依靠教育智慧正确处理各种矛盾,达到和谐统一。

  这三个结合也是教育界长期困惑、争论不休的问题,我想只要中国的教育人共同努力是能够解决的。

  (邱学华  作者系尝试教学理论创立者、江苏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津专家、江苏常州师范学校原校长)(原载《人民教育》2010年第7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