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兴兴看如何定义学生的“成功”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各科成绩都能得高分,能考上名牌大学、进入名牌专业,似乎这样才算成功。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成长再次打破了这一认知:王兴兴上学时并非各科成绩优异的所谓“学霸”,...
不要错把任性当个性 一位家长在班级家长群里公开给班主任留言:从今天开始,我家孩子所有的第一节早课不上,让他睡到自然醒。他现在的睡眠比早课重要些。孩子小,还不适合太早起来。我作为大人,太早了也受不了,不想起来。随后,这...
减少焦虑 理性育儿 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中小学生家长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教育焦虑似乎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研究表明,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焦虑主要集中在学业方面,引起焦虑的因素占比最高的依次是学习成绩、学习习...
怎么让孩子愿意出门玩 读者提问: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但是孩子不愿意出门和小伙伴交往也不愿意出门玩耍,就喜欢待在家里自己玩或看电视。请问孩子这样的表现正常吗?怎么才能让孩子愿意出门玩?专家答问:这位家长...
大数据助力精准家访 信息化时代,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推动家校协同育人,实现“1+1>2”的家校共育成效?浙江省永康市在当地教育局的推动下,推出基于大数据的“幸福1+1”家校共育平台和精准家访方案,整合实地家访和数字家访优势,推...
拥有这项能力,人生才能幸福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智力,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管理等方面的能力。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的国际...
让每一个生命诗意栖居 “爷爷奶奶,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教我们学习了用扑克牌计算24点的游戏,我来教你们一起玩吧!”“奶奶,明天我们班要开展整理书包比赛,您能教教我怎么把书包整理得又快又好吗?”……这些是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
如何预防孩子遭受校园欺凌 读者提问: 我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看了网上各种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我很担心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遭到欺凌。如何预防孩子遭受校园欺凌?作为家长我可以做些什么? 专家答问: 这位家长的担忧,不少为人父母者都...
教育的魅力在生活 生活教育是儿童青少年成人成才的重要且必要的途径。50年来从事儿童教育的经历,让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习惯站在儿童青少年的视角思考教育问题。他一直主张教育的魅力在生活,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生活教育...
着力提高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家庭教育、促进校家社协同已经成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院。该校校长钱旭红表示,家庭教育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学校不仅仅是教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地方,教师在教书之外,也有责任关心学生的身心成长。每个班级总会有因...
许多父母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发脾气时,任凭父母如何耐心讲道理也无济于事,甚至还会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糟糕,因此让父母感到非常头疼。 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科学研究揭...
进入新时代,推进家校合作育人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教师处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担负二者交流“纽带”的作用与责任。因此,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既是学校教育的必需要件,也是家庭教...
编者按: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和万千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紧密...
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学校、社会都希望下一代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然而,现实中频频发生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又令人揪心,由此引发的出走、抑郁、自杀等心理危机突...
在安徽黄山的一所学校里,一个情绪激动的男孩站在宿舍5楼阳台外想要跳楼。他在遗书中写道:“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对不起爸妈,你们去生一个更好的吧。”幸运的是,消防救援人员及时...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生态系统,也是最容易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环境。学校和家庭之间应密切配合,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孩子...
假期可能因为孩子混乱的作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见成效的培训等,成为亲子矛盾的高发期。通过家校协同,学校发布假期实践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家长对孩子的假期生活进行指导,...
本报讯(记者 陈明)3月17日,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暨家庭教育工作交流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的资源和平台成立...
社区有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挖掘、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支持性服务,推动了学习型社区、和谐社区的建设。假期打开了我们对社区育人价值开发的新视野...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