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自主策略探究 ●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小学 兰秀玲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小学现有学生2000余名,其中70%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生源构成要求我们创新发展策略。近年来,我校将自主教育的教育理念融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取得了理想成绩。自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而学生自主发展则依赖于教师专业化的自主发展。可见,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运行方式和机制,是深入开展自主教育的切入点和动力源。 一、用课题研究创建教师自主发展运行方式。 如何将自主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自主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间寻找一个结合点,是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内容。为此,我校进行了“小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对策的研究”,用课题牵动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创建“学习、设计、实践、反思、提炼”的运行方式,从而取得对课题的基本认识,然后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推动教师走上专业自主发展之道。 1. 课题牵动下的学习。 学习的思路是围绕课题内容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我们采取了互动式学习、实践中学习、带着问题外出学习的有效方式。 互动式学习。学校创设时空与平台,建立教师间、专业人员与教师间、教师与校长间的真诚交流。交流彼此的学习与思考,交流观念的更新与转变,交流新课程对重建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做法,并将课题研究中的细节和成果,提升到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上,将课题的研究,拓展到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服务上。我校隔周安排一个子课题组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交流展示,还通过学期初的专题论坛和学期末的专题个人演讲方式,进行进一步研究、交流。 实践中学习。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去搜集资料,用教育理论阐释实践过程。主要形式是通过“写”促使教师“学”。包括写读书笔记、学习综述、阶段总结、专题综述、专题论文、研究报告、教育案例以及教学行为设计的论证与说明,等等。 走出去学习。让教师带着在学校研究中的问题,外出参观、访问、调研和交流,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2. 课题牵动下的设计。 教师在自主教育理论指导下,依据学科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自由、自觉地学习。这种设计意在打破“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传统模式。这样,教师会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以课型教学行为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型教学行为设计以获得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通过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学规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实践试行、反思评价、修改完善。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环节、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等。包括5个步骤:一是粗线型教学行为方式的设计,主要是分学科和课型的设计;二是分类的过程,主要是分年级、分学科、分课型的教学行为方式的设计;三是细化过程,对前述设计的内容进行推敲与验证;四是深化过程,深刻认识学科课型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五是内化过程,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课堂主要教学对策的研究,这是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对策做实、做细、做到位的过程,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的设计。 活跃学生思维的设计,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问题意识,不能主动提出或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从数学学科入手,组织教师研究,然后以点带面。如明确让学生提问的意义,针对提问进行分类并采取对策;结合实例共同研究提问技巧,归纳出有效的方法;树立提问典型,引路推广。 教师努力营造出课堂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善问,引导学生会问,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问题情境。 抓“主线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引领教师对语文阅读课进行研究时,教师有这样的困惑:备课时,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思路,教师往往不知该如何下手,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设计无序,学生不知学什么、怎么学现象。我们提出阅读课要抓主线问题的设计,首先理清同类课文的主线,然后围绕主线确立主线问题的研究,再针对主线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