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学习研究,提高综合素质。 1. 培养学习习惯。在当今的学习社会中,放松学习就等于放弃了提高。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态势为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找出差距,发现不足,进而不断创新,实现跨越发展。因此,管理者必须抓紧学习、善于学习,切实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自觉地把学习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不断地吸取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增强道德修养,坚定思想信念,更新知识内容,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2. 确立反思意识。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衡水中学,我们向教职工提出这样三句话:“我到衡中来干什么,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其目的就是让大家每天进行一次认真的反思,看人生定位准确与否,看工作中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除了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更重要的是进行对比反思,看别的学校、科室、学科组如何调动工作积极性,怎样高效开展工作,有哪些创新之处,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长处和优点需要借鉴。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建构新知,进而有所创新。 3. 增进研究能力。一所学校要持之以恒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进行新探索。管理者必须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研究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后进生的帮扶管理机制。同时,我们还要研究如何处理好冷与热、虚与实、严与宽、堵与疏、爱与罚、刚与柔、管与放的关系,以研究促管理,以研究促发展。为了督促管理者搞好调查研究,衡水中学开展了“八个一”活动,即每天至少和师生进行一次交流、每周至少发现一点不足、每周至少提出一条好建议、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教科研活动、每周至少到各年级听评一次课、每月至少实施一项工作新举措,等等。管理者要努力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增长才干在一线、树立形象在一线。 三、创新工作方法,讲求管理艺术。 一所学校如果仅靠领导督促和强迫,肯定是低效的管理。讲究工作方法,提升管理艺术,激活工作欲望,才是提高质量的关键。 1. 科学界定管理。我们认为,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有效的沟通可以让团队成员形成统一的思想和意志。只有经常做到“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管理目标的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有些同志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问题,就是看得少,转得少,到位少,沟通少,交流少。管理者应切实避免这“五少”,经常深入一线,既要发现被管理、被服务对象的优点,也要及时发现和指出他们的不足。试想,如果管理者心中有师生、真正爱师生、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努力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模范的行动影响人,讲的是师生想的,干的是师生盼的,改的是师生怨的,怎能不激发起全校师生向上的愿望呢?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督促、检查、评价,尤其要注重引领,引领包含的内容很多,诸如教育精神、教育本质、道德修养、校规校纪、教育艺术、教育管理等,都需要管理者带头干,带领师生一起干。沟通要主动,服务要到位,引领要超前,这三句话做到了,学校管理档次就提高了。 2. 增强计划性和预见性。在学校管理中,各处室、各学科组、各班级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清楚各自的目标,并对实现途径和方法进行认真比较和思考,设计出总体的实施措施和分阶段实施细则,努力从年级部管理、班级管理、学科管理等关键点上寻找突破。可以说,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同样重要,在实施中要注意分阶段目标的实现,及时对实施方案进行必要调整。此外,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超前性,还要做到“五勤”,即手勤、脚勤、眼勤、耳勤、嘴勤,及时了解和发现师生的微妙变化,并对可能的后果超前预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管理者要逐步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追求领先、追求超前、追求创新、追求品牌、追求卓越。 3. 注重工作细节。细节左右成败,细节就是素质,细节的落实程度,是一个人工作态度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工作智慧的显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实际效果取决于自始至终的组织过程,取决于其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比如在德育工作中,我校遵循“给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的理念,提出“重过程、抓细节、强体验”的德育原则,目的就在于此。细节越细,操作性就越强,问题就越少,效率就越高,成效就越显著。因此,管理者必须认真抓好每一个细节,超前谋划好每一个环节,做到细之又细、精之又精,才能确保工作中少出现或不出现失误,确保师生的健康成长,推进学校的持续和谐发展。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3—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