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从理性到感性的教育价值回归
2009-09-27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教育

  校长眼中的改革开放30年(上)

从理性到感性的教育价值回归

  ●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 柳袁照

  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大发展的30年。30年前我国恢复高考,我当时作为1974届高中毕业生,正在农村插队,有幸参加高考并录取在师范院校,毕业后一直在教育岗位上,前12年在中学当语文教师,中途11年在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政策法规研究,2002年到学校担任校长,至今已有7个年头。

  我目睹了教育的变化,特别是苏南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变革和发展,亲历了那个时期苏州教育的所有重大事件和变革,参与了市内外有关教育政策法规文献的起草制订工作,走过全国许多城市,也随教育前辈几乎跑遍苏州的所有乡镇,对我来说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经历。

  从微观到宏观,再到微观。新世纪初,我来到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一个教育的最基层单位,也是我的母校。面对学校,虽然校园很熟悉,但却是一个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教育微观世界。此前10多年养成的教育宏观思维方式与习惯,对我在这所文化积淀很深的学校工作,大有裨益。带着宏观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来处理学校的微观教育教学事务,常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当我担任校长刚跨入第七个年头的时候,《人民教育》杂志在2008年1月份第1期上刊登长篇通讯,把我们学校称赞为“最中国的学校”,这是最朴素、最凝练的赞美之词了。我感到很荣幸。我与我的同事们用五六年的时间,把一所苏州的普通中学打造成“最中国的学校”,校园内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氛,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能说话,都能说出一段动人的故事。学校修旧如旧,把学校百年的人文传统以及蔡元培、竺可桢、费孝通、杨绛、何泽慧、彭子冈、李政道等老师校友作为一种气息,弥散在每一个角落。

  2002年我来学校的前夕,曾写了一首诗《风景》:过去的我\真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鸟\一朝醒来\我突然变成了一棵树\一棵再也不走\再也不盼顾\再也不漂泊\再也不浪漫的树……

  今年我又写了一首诗《一只倦鸟与一棵不走的树》,其中有这样两句:树的灵魂永远飞翔\恣意于愿望不能实现之时。

  两首诗之间,既是我的思想情感的经历,又是我教育管理的实践。我曾提出“诗意地做校长”的理念,在我们的校园里力求处处洋溢着诗意,学校里所有都是“真”的存在,甚至偌大一个校园找不到一棵假花假草,我们要在自己有限的空间给教育功利化的积习以一击。2008年的秋天,我市“‘我在美丽的苏州’诗歌朗诵会”在我校西花园举行,我与我的学生的诗作被朗诵者登台朗诵。因而,有人称我为“诗人校长”。我爱我的学校,我们要无愧于“最中国”这样一种赞誉。所谓“最中国”,我的理解,就是洋溢浓厚本土气息、洋溢浓厚民族气息。坚守本土与民族的传统,不是一种自我满足、不是一种封闭,而是意味着一种开放、一种包容,是融本土与国际、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理想教育。

  这当校长的七年,我又一次见证了苏州教育,从外延扩张、条件改善,到丰富内涵、提升质量的转变过程。现在是教育最好的发展时期,“人”的因素,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这几天我写了《有个地方称作学校》的小诗,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苹果还挂在去年的苹果树上\仿佛天从来也没有变黑\从我们建造的纪念碑上\众神走下来\拨动阳光的琴弦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