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
2010-04-25  2010年04月25日  来源:人民教育

  以规治校:权力的有效分解

  “以规治校”,就是用制度和规章治理学校,是在微观层面上体现与民主精神息息相通的法治精神。

  学校通过老师们的参与制定出一整套规范和制度,形成大家都能遵守的公共规则。校长管理学校,必须依据这些规则,同时面对这些规则,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邓小平同志20多年前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在一所学校,校长可以带领学校所有人参与制度的建设。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善良与丑恶,好的制度可以抑制人灵魂深处的恶,让随心所欲变成不可能。同时,好的制度也让管理者轻松,因为制度和规则凝聚的是大多数老师的智慧。这是现代管理的有效形式。这里的规则,实际上就是科学的规章制度。首先,规则应让被管理者参与制定,这体现了对人权利的尊重;其次,好的制度应该让优秀的教师感觉不到制度的存在,而让不自觉的教师处处感到规则的约束。

  我来当校长前,学校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我的基本想法,就是尽量不增加新的规定,而是让这些已有的规定落到实处。如果说我对学校的民主管理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我在制度的安排上有所创新。具体说,就是创建了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这三个机构互相协调又互相制约,形成一种民主制度的格局。

  “校务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学校所有行政干部。我做校长尽量避免独自决策,而是充分尊重党支部书记、尊重其他行政干部、尊重老师们的想法。当然,这三个尊重不是出于我的自觉性,而是受制于另外两个机构: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也就是说,这三个尊重是制度的规定,而非道德的驱使。是“必须”而非“自觉”。

  “教代会”,是指每个学校成立的教工代表大会,但我校教代会不是虚设,而是能发挥实质作用的权力机构。3年来,我们的教代会显示了学校的硬度,认真通过或否决了校务委员会提出的一些方案。说实话,我个人并不满意每一次教代会的结果,但我却满意这种权力方式和制约机制。

  “学术委员会”,是指我们学校“本土专家”所组成的学术评定机构。这个机构负责学校所有教职工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等的事宜,是学校学术评定的最高权力机构。

  就制度而言,民主决策需要投票,但民主远远不仅仅是投票那么简单,有时简单投票的结果往往不那么公正。比如,诺贝尔奖从来就不会由“全民公决”产生,因为决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必须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养。我想到每当学校要评选先进或晋升职称的时候,按传统的做法,要么是校长或领导班子说了算,要么由全校教职工投票决定。前者是缺乏民主,后者未必是民主,因为专业的隔阂,选举往往并不是选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而成了选人缘。我主张,学校的一切学术评定,既不能由领导说了算,也不能由教师的选票说了算,而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说了算。学术委员会具有学术评定的最高权威,学术委员会作出的学术评定,校长也应该尊重。

  在我的建议下,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具体做法是,由全体教师推荐学术委员会成员,每个教研组、每个部门只能推荐一名。学术委员会成员资格:人品端正,为人善良正直,教育艺术精湛,教学能力一流,学术水平上乘,有突出的教育科研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有学术影响。经过网上推荐和教研组开会讨论酝酿,确定了由15位同志组成学术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担任。我虽然也是学术委员会委员,但我只拥有和其他委员平等的一票。学术委员会产生后,着手制定相应的章程,以规范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并在制度上防止可能出现的学术腐败,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比如,每次学术评定,都必须在老师中进行客观的调研,对被评定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考察,然后以协商或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学术评定结果。学术委员会成立后,已经进行过两次有关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评定,还制定了有关考核方案。这些工作均受到绝大多数老师的认可。

  三个机构互相协调又互相制约。校务委员会凡是遇到重大决策,都提交教代会讨论并表决,结果得到尊重。学校所有学术评定,均由学术委员会独立完成,事后要向全校教职工做工作汇报。就行政管理而言,校务委员会是学校决策最高机构,但这些决策都要尊重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的研究表决结果。

  在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制度安排,就是凡遇到和每一个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均要让所有老师参与讨论,并通过投票表达民意。不止一次,学校班子的提案被教代会或全民公决否定,而在我看来,被否定的提案中,有的是符合老师们的利益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老师还是否决了。尽管老师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否定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我把这理解为老师们为民主付出的代价。

  作为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基本上“放弃”了自己的权力。准确地说,其实不是“放弃”,而是“分解”——通过制度把权力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分解到每一个教职工的手里,让全校教职工和校长一起管理学校,并作出科学决策。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 李镇西)(原载《人民教育》2010年第2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