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校本教研还缺些什么
2009-08-07  2009年08月07日  来源:人民教育

   校本教研在学校已推行多年,一些学校在校本教研方面收获不小,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但是,一些在校本教研方面成绩卓著的学校,人们不期望的“高原现象”已初露端倪。这使我们思考校本教研是否还缺了些什么,有哪些问题还亟待解决。

校本教研缺少文化关怀

   校本教研的内涵是什么?其近期目标和远期愿景是什么?实施校本教研有哪些策略?这些问题不是学校制度或规章能解决的,刚性的管理规章能推动人的行动,但很难使人心动!真正的校本教研需要规章制度的管理,其深层发展必须体现校本教研的文化关怀。

   所谓文化关怀,就是学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门要多从教师成长、幸福感、安全感、成就感等角度去构建校本教研文化体系。从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需要层次的角度去考虑校本教研的内涵、目标、愿景及实施策略,挖掘校本教研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构建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学校课程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关键在课堂,核心在教师。校本教研的思想、理论、观念及策略必须通过课堂这个平台去体现,有课堂才有校本教研。而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的天地,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和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教师而言,只有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校本教研对自身发展的巨大作用,感到校本教研能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能较快地带给自己成就感,能使自己从纷繁复杂的教学事务中解脱一些,能充分地感受到校本教研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他们才会满怀激情地投身其中。如果教师有了这样的认同,校本教研的思想、理论、观念就会放大并增值,最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校本教研缺少思想引领

   几年的校本教研可谓如火如荼,可怎样才能保证校本教研不像课题实验一样一阵风似的过去呢?评职、评先及晋级挂钩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吗?靠刚性的奖惩措施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吗?应该说,这些举措在短期内有推进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调动部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也能在短期内收到一定的“效果”,诸如,以每学期教师上交了多少篇论文来体现校本教研的热情“高”,以写了多少篇读书笔记来证明校本教研的工作“扎实”。可真正立足于普通课堂的校本教研有多少呢?扎实地从事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的教师有多少?教师自己能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的有多少?在教育教学中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科学效率和效益并确保自己的教学价值是增值增益的研究者又有多少?有多少学校的校本教研不是搞“门面教研”、“形象教研”?诸如此类的问题,其核心问题是校本教研缺少了思想引领。

   当前的现实状况是,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遍地开花,而研究“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太少。这种倒挂现象表明,构建校本教研的思想体系已迫在眉睫!

   学校、教研机构和教育专家必须花大力气去高屋建瓴地阐释校本教研的思想、理论、观念、内涵、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眼光对校本教研作科学的解读,构建校本教研的文化体系,更新教师的思维模式,让教师能从主观内需的角度接受校本教研、践行校本教研,并努力追求校本教研的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有思想,行动才不盲目;有思想,行动才会自觉接受其领导;有思想,行动才有不竭的动力源泉。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