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是人性的教学”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崔琪访谈录 ● 本刊记者 余慧娟 施久铭 崔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生不亲其师,怎能信其道?” 记:听说你在学生中的人缘特别好? 崔:学生是比较喜欢我。呵呵,一个原因是我比较平易,真的,不像有的老师看重师道尊严,我没有,我觉得跟那些小孩儿一起玩儿挺好。还有啊,我一说话就爱笑,他们可能觉得比较亲切吧。另外我觉得自己比较能理解人,习惯那种换位思考,很多问题都是先站在老师的立场想一想,然后再从小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这样一来,许多事情就不会做得那么绝对,也不说得那么绝对,一般会从两方面把道理讲清楚,小孩子都比较认同。 记:就是说要注意跟学生沟通。 崔:对,一般我跟他们讲道理时讲得比较实在,(笑)也许是因为我这人比较实在。几年前,有个高三学生到快高考时谈恋爱,不想学习了,家长的话不听,班主任的话也不听。家长都急疯了,要我一定跟孩子谈谈。于是我找到他,我说,你会踢球,那你会成为球星吗?他说不能。我又说,你喜欢弹吉他,你能成为音乐家吗?他说也不能。我接着说,这个路那个路你都不能够有所作为,那你现在唯一的路就是好好走上大学这条路,他点头。我又问他,你将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开一个理发店,我做理发店老板。”那时我刚从韩国回来,我说,对呀,在韩国所有的理发师都有一张国际认证的资格证,证明他的水平到了什么级别,可见,就是当理发师也是要学习的,不是随便把人头发糊弄完了就成理发师了,你就能开理发店了。这是大趋势。学生就很认同。经过这样的谈话,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后来也上了大学。还有啊,上课时老有个别学生说话,我想这得管了。有一次就跟那个学生聊了一小时,我说,说话是好事,但不是这个时候说,一个人说多了,他就空了,你要多听一听你就富有了。这样学生挺接受的,所以现在上课他不在底下说话了。 记:这理讲得真是实在。你当班主任才管这些事还是—— 崔:我不当班主任,但这些事儿还得管。我也跟我们语文组老师说,大家要把自己放在班主任的位置上,不跟学生沟通,不讲清道理,你是很难把教学弄好的。光有很好的学问学识,而不从人格上教育学生,仍旧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 记:一般找什么时间跟学生沟通呢?中学老师课都挺多的。 崔:我们沟通的时间很多,因为一般每周学生都要交随笔,这是语文老师的优势。学生随笔里头什么都写,什么父母打架了,哪个同学欺负他了……学生既然写了,肯定是哪个地方让他受伤害了,或者说心情不舒服了,老师看到了就要给他疏通。有的时候看他问题比较严重了就干脆找来谈谈,这种交流非常多。还有一个途径是作文,一般的事情,老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评语与他们交流,问题严重的话还是要面谈一下,有的时候面谈就谈到了他的思想。 记:这样的沟通会不会增加负担呢? 崔:肯定会多用一些时间,但是因为这样的沟通跟学生的关系比较密切,上课的时候反倒能得到学生的配合。比如,一个问题出来以后,需要引导学生朝着这个方向来思考,学生会很快就跟上队了,如果没有事先的了解和沟通达成的默契,他们肯定跟不上。 记:老师了解学生这一点,到高中也是很重要的啊! 崔:对呀,所有的人都需要沟通,包括大人都一样,何况小孩儿呢。而且这些小孩儿有许多事情都不跟家长说,有的时候就悄悄地跟我说,因为跟我说完了以后,我都注意保护他们那种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负责保密。另外呢,我们语文课前还有一个3分钟演讲,让他们对关心的时事问题发表评论,有的时候看他们说歪了,我肯定要给他们稍微说几句,这也是一个沟通的机会。 记:看来良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