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悄悄地,走进故事深处
2009-09-25  2009年09月25日  来源:人民教育

悄悄地,走进故事深处

——我这样教《将相和》

  ● 浙江 刘发建

  (本课例为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大家和老师一起学习了《将相和》,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呢?

  生(齐):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师:刘老师喜欢听故事,尤其爱听历史故事。《将相和》是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历史故事,朗读这样的历史故事该用怎样的语气呢?

  生:应该读得缓慢些。

  生:我认为既然是故事,就要读出讲的味道来。

  师:对!讲故事要娓娓道来,让听故事的人能够入情入境。怎么样才能读出讲的味道来呢?刘老师给大家三个小建议:一是叙述的语言适当慢一点,二是要注意故事里的人物语言,三是心里要装着听众。接下来刘老师要听大家来讲故事,听谁来讲呢?

  生:分组读。

  师:好!就听你的,小组读,请哪个小组来读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学生纷纷举手)这一组人气指数最高,就请你们组。

  (小组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理直气壮”、“大大方方”等。)

  师:很好,讲故事的味道慢慢地越来越浓了。现在要考考另外两组听众: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要和那块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请问: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

  生1:如果那时候秦王很和气地把蔺相如劝下来了,那么他是不会再撞上去的;如果秦王反而拿宝剑逼他,如果秦王猜测到蔺相如是假撞,那么他有可能会撞上去。因为蔺相如那时候……

  生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生3:我认为蔺相如是想试探一下秦王。秦王怕撞碎了璧,连忙把他劝住,说一切都好商量,还叫人拿出地图,把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指给他看。我觉得蔺相如是这样想的,就是想试探一下……

  师:你的意思一句话:假撞。对吗?

  生3:试探!

  师:你很会咬文嚼字,将来如果当外交官,一定会很出色。

  生4:他绝对不会撞上去的,我从第六自然段看出: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拿十五个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个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我从这个“一定”中看出蔺相如是十分有把握的,一定会把璧送回去。

  师:多有心的孩子!不是说把璧送回来,而是要毫发无损地“完璧归赵”,岂能撞碎这无价之宝?那么蔺相如又凭什么敢于立下这样的誓言,如此胜券在握呢?

  生:我觉得这是秦王的问题了。前面说到,赵王收到的是一块无价之宝,秦王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去搞到,他一定会想:唉呀,这可是个绝世好玉啊,我不能让它浪费了,就这么让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拿着往柱子上撞,我一定要先劝住他,不能让他撞。可能蔺相如就利用了这一点。

  师:这叫知己知彼。把掌声献给这两个同学。但秦王真的是喜欢这块玉吗?他的目的就仅仅是为了得到“和氏璧”吗?和氏璧真的值十五座城池吗?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地思考。课文里面找不到答案,下课的时候去阅读刘老师给你们的资料。

  现在我们听下一个故事——渑池之会。现在轮到你们了吧?希望你们听得比他们更好。当然也希望你们读得比他们更好。预备齐!

  生: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师:很好,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你们先猜猜刘老师可能会提一个什么问题?

  生1:我觉得老师有可能会提:蔺相如为什么会在渑池会上说,“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生2:我的问题就是,蔺相如凭什么这么说?

  生3:蔺相如为什么敢和秦王拼命?

  生4:蔺相如为什么说:“您跟我……”要用“您”?

  师:老师的问题是:蔺相如会不会跟秦王拼?是真拼还是假拼?

  生1:我认为是假拼。因为秦王身边有很多侍卫,他不会怕……

  生2:我也认为那是假拼,他是利用秦王贪生怕死的心理。

  师:你怎么知道秦王是贪生怕死呢?

  生2:因为我从课外了解到,秦王大修陵墓,为了长生不老还到处求灵丹妙药,所以我知道秦王贪生怕死。

  师:哦,你的知识真渊博啊,可惜张冠李戴了。这个秦王不是那个秦王。你说的那个秦王是秦始皇,这个是比秦始皇早三百多年的秦昭王。秦始皇贪生怕死,这个秦王不一定,文章当中也没有依据。

  生3(理直气壮地):我认为是假拼!

  师:你瞧,这就是理直气壮。

  生3:因为这是在秦国的地界,假如蔺相如跟秦王拼了,赵王也活不成了,身为臣子必须为君王考虑周到。

  师:把掌声献给这位善于思考的同学。这才叫会思考,这才叫会倾听,这才叫会读书。上次他敢拼,他是了解了秦王的弱点,喜欢这块玉,料他不敢逼我。这回秦王是不可能像喜欢“和氏璧”一样喜欢我们赵王的。

  (生大笑。)

  师:现在赵王在身边,拼个鱼死网破,国王都没有了,我蔺相如还算一个好臣子吗?这一次去,是谁促成的呀?大家都不让赵王去的,只有蔺相如赞成去。你能完璧归赵,你就应该“完王归赵”吧?

  (生频频点头。)

  师:现在王都不在了,这玉有什么用啊?所以说,他是不会撞的。但不会拼,他又凭什么敢拼呢?就不怕秦王识破这个计策吗?这个问题书上没写,需要进一步思考。我们等下再回头来解决。这个小组讲述的语气让我们感觉到了听故事非常有味道。你们虽然人少一点,但希望要像蔺相如一样,不要在强者面前示弱。预备齐——

  生: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师:停,我看你们已经很服气了,再来一次。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