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
2010-04-25  2010年04月25日  来源:人民教育

   20091030,“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8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部署了下一阶段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提出要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吹响了课程改革再出发的号角。

  以课程改革为重要推动力的素质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节点上。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们的教师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考自己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以怎样的方式来体现自我的力量呢?

  眼中要有学生

  对一线教师来说,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来的。也许一个教师能流利地讲述“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等概念和理念,但在日常教学实际中这些理念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因此,常常有教师念这样的“苦经”:辛辛苦苦准备课,满腔热忱上讲台,但学生听课时却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厌倦感,课堂教学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个中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尽管教师备课时吃透了教材,精熟了教法,但如果不能把准学生,实际教学时就会无的放矢,效果不佳。

  而能否“把准”学生,取决于教师是否把学生放在心里,把学生放在心里的什么地方。

  曾经有一位学者在听课后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一些教师上课,简直是“眼中无人”。

  何以有此感慨?他解释道:许多教师上课时,不会“抓学生”。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他们在黑板上写完板书后,通常只是转身低头看放在讲台桌上的教案,而对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顾。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眼中无人”、“课中无生”。

  实践证明,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看,教师不仅要做到心里有教材,手中有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这才是高效课堂的灵魂所在。

  无独有偶,中央教科所的研究人员曾专门针对上述现象深入课堂,观察了几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行为。

  观察发现,这些教师在黑板上写完板书后,并不是背对着学生提醒学生看黑板,而是转过身来慢悠悠地从不同角度扫视教室里的学生,之后,再开始下面的教学,中间约有1015秒的停顿时间。

  事后问这些教师,这么做是否浪费教学时间,他们异口同声地予以否定。他们是要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十几秒,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行动,继续下一个教学环节。其中要问到自己6个问题:

  1 已有多少学生看黑板了;

  2 又有多少学生开始解题了;

  3 又有多少学生找到答案了;

  4 还有多少学生没有进入前三种学习状态;

  5 这四种状态的学生在班里是怎么分布的;

  6 自己将决定采取何种行动。

  这只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的“片花”。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