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陈小娅:做素质教育的自觉领导者和实践者
2009-08-05  2009年08月05日  来源:人民教育

   二、大胆创新,用知识浇灌每一个孩子的全面成长。

   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大国。但是,无论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同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相比较,我国的小学教育是比较好、比较有特色的。比如说,我们的小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与国外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相比较,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量的掌握上,还是在学习的基本能力上都比别的国家要好一些。我们的小学教育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传统是举世无双的,而我们的校长、教师就是这个伟大教育传统的承载者,在投入很少、条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把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为人师者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近代学校制度结合起来,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但是,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比如,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在教育中更加重视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工业化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城市化和信息化使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家长们要求孩子们从小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推进教育教学的变革。各位校长、专家正处在学校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和最前沿。

   1999年中央决定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都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次课程改革,是我们在继承中国教育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一次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目前,小学阶段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铺开。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强调以综合课程为主,设置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外语、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在课程管理上,我们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教育教学要求上,强调传授知识与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统一,积极倡导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变革的要求,这就是今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围绕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全国各地的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验,创造了许多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比如,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马芯兰老师的数学教改实验,河南省开封市县街小学张玉洁老师的语文教改实验,甘肃省临泽一中刘光峰老师的“五步教学法”,等等。前一个时期,我到上海静安教育学院附小,看到他们的第一节课就是让孩子活动。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的,到学校以后,第一件事是由教师引导孩子去玩,这让孩子感到十分兴奋,在玩耍中,既让孩子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又让孩子感到快乐,这种方式使孩子们更爱学校,也更加喜欢上学了。这些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小学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欢迎。

   实践证明,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最近,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上学是愉快的、高兴的”小学生占总数的67%,选择“一般”的占32%,只有1%的小学生选择“不想上学”和“对学习没有兴趣”,选择“对学习有兴趣”的占72%,一半以上的小学生和四分之三以上的家长认为学习负担不重,73%的小学生不知道期末考试的班级排名,近80%的孩子对老师纠正学习错误的做法选择了“耐心指导”,选择“讽刺和体罚”、“请家长”和“不管不问”三项的总计只占5%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