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新年寄语全国小学校长
2010-03-24  2010年03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教育部副部长 陈小娅

  在整个基础教育事业中,小学校长的岗位非常特殊、职责特别神圣、工作格外重要。小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从一定意义来说,是小学校长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了第一所学校,带来了第一任教师,带来了全新的学校生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老师;对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说到底,小学教育是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实施的,小学教育目标是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实现的。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如何,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小学校长的作用影响重大,牵动全局。

  我国教育事业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实现了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这30年,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形成了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合理、效益显著提高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经过30年的努力,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只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仍然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教育体制和机制还不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培养模式还不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发展阶段正是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我们的孩子要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工作使命崇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就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事业、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的“三个优先”的战略思想,按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使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并为未来发展储备人才,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先导,促进教育适应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小学来说,发展既是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是办学理念的提升、办学思路的明确、办学行为的规范、办学活力的彰显,特别是要体现在优良传统的传承、适应能力的提高、教育方式的改善上,最终体现在教育效果上。我们看一所小学有没有实现真正的发展,不是看是否有不断增高的“大楼”,而是看教师是否有被不断激发的热情和不断加深的对学生的情感;不是看有多大本事“优选”学生入学,而是看对所有学生的教育都有信心和勇气;不是看学生得多少分数,而是看学生静悄悄发生的变化和成长。小学办学条件改善的责任主要在政府,而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内涵的发展,校长很关键。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中,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