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这里是成就人的地方: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办学纪实
2009-09-25  2009年09月25日  来源:人民教育

这里是成就人的地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学纪实

  ● 本刊记者 刘然 胡久红

  尊重教师的程度,是一所学校文化是否成熟的标志。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永恒不变的主题。

  医院,病榻上,一位长者竭尽全力向前来的探望者说出了有生中的最后一个请求:“校长,请你答应,日后在我的灵堂前一定要写上‘我爱附中’这四个字,一定,一定……”

  身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沙洪泽,此时强忍住眼泪,重重地点点头,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说:“王老师,您放心吧。”

  沙洪泽还记得,就在这三年之前,他也曾答应过王为凡老师的一个请求。那年王老师退休了,有人每月用3000元聘请他,他不去,却几次跑到校长室来恳求:“校长,我不出去,我在附中教了一辈子书,一下子不教了心里没着落,连做梦都是学生、学校的事。请学校答应我再教一轮吧,我不要钱。”

  这两个情景,长久地定格在了沙洪泽的心里,深深地感动着他,影响着他,使他对学校、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学校是教师的学校”

  “我这样说是有充分理由的,是建立在自己深入思考和实践体会基础之上的。”

  “学校是教师的学校”,几年前沙洪泽提出这个命题时,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学校应该是国家的啊,怎么能……”为此他专门写过阐述文章;王为凡老师的故事常常被他拿来作为有力的佐证。

  沙洪泽一直认为,教师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主体,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汗水,教师的命运和学校的命运息息相关,教师的劳动和奉献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

  “提出这样的理念不仅是对教师人的尊重,也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是要唤起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和职业幸福感。”沙洪泽进一步解释道。

  如今,“学校是教师的学校”这个命题,作为学校管理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理念,已成为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简称哈师大附中)干部、教师的共识,乃至化作学校的一种文化生态。

  在哈师大附中,教师处于一个备受尊重的氛围之中。教师的建议、教师的创造、教师的奉献都会得到充分的尊重。这种尊重甚至弥散到了“权力领域”。

  为学校挑选合适的教师是哈师大附中最重视的事情之一,把关非常严格,然而拍板权却是相关教研组老师们的。

  现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张玉萍,当年进哈师大附中时并没有被校长看好,但是在公开试讲、问题答辩的严格考量下,被在场听课和提问的教研组的老师们看中了,认为她是做教师的好苗子,坚决地把她留下来了。

  “其实,当年哈师大附中招人是根据教师梯队的结构来考虑的,可招可不招,但最终数学组把我作为教师储备挑进来了。”张玉萍说。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