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楼宇间,大坝的景(雄伟壮丽的景观)、事(重大历史事件)、人(大坝与伟人)、文(颂扬大坝的诗词)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融于一体,形成现代气息的葛洲坝水电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学生们行走其间,透过一处处景观,一件件事件,一个个人物,于润物细无声中涵养精神,培育做人品质,奠定幸福人生。 三、整合“三位一体”教育资源,共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随着校园文化建设深入进行,葛洲坝实验小学在逐步打造特色品牌中崛起,教师在教育理想追求与专业发展中成就自我、惠及他人,学生在身体与心智的全面发展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校园水电文化正以其独有的魅力滋润孩子心田。学校文化的创建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各方的力量,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正在形成。 校园里,孩子们聚在一起给远在全国各地水电工地上的父母写信,询问他们的工作和水电知识,同时也写下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远方的父母用书信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孩子们的热情带动了家长的积极参与。许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重游葛洲坝,为他们讲述建设过程中的设计细节,向他们展示自己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意义非凡的纪念品……节假日,师生们一起参观葛洲坝电站模型,一起去三峡大坝建设工地,用歌声慰问大坝建设者。 社会的参与也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退休在家的葛洲坝电站设计者之一的李范伍,十分支持学校的葛洲坝水电文化建设活动,他带着各种资料和模型到学校为孩子们介绍相关水电知识。不少孩子在听完他生动的讲座后,自己动手制作了水轮机的模型,开展相关的科技活动。水电工地的劳动模范来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述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让他们体会到了水电文化的精神内涵。学校还请来旅行社的导游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和训练,已有一批学生成为了优秀的水电小导游,在节假日为来往的游客服务。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葛洲坝实验小学增加了教育的活力。学校各年级组、各位教师充分利用丰裕的社会教育资源,打造最具水电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孩子们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场所。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为实现建设水电文化特色的共同愿景,群策群力,努力让校园成为师生精神栖息的家园。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葛洲坝实验小学)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2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