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一位教育局长的教育理想
2009-09-23  2009年09月23日  来源:人民教育

一位教育局长的教育理想

  初识田征,印象鲜明的是他对教育的那份真诚。2008年年初,在北京一间简朴的宾馆里,记者见到了这位陕西省蓝田县教育局长,听他用铿锵有力的陕西话畅谈教育改革,兴之所至,神采飞扬,浑身透着西北汉子火一般的热情。

  作为一名教育官员,田征最显而易见的政绩,是全面改变了蓝田的教育硬件环境。蓝田隶属西安,是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的贫困县,一年财政收入只有5000万元。而在任5年多,田征争取到的教育经费超过了两亿元。从中小学危房改造、普通高中建设、合校并点工程,到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一件又一件的实事,足以为他赢得务实、能干的好名声。田征刚上任时,全县500多所学校中有危改任务的就有400多所,近一半校舍是危房。如今,全县已基本消灭危房,中小学校基本实现了楼房化。

  但田征没有丝毫自矜,只是将这些看作分内事,因为他很清楚:“如果只是靠外部扶持,只有硬件更新,落后的帽子永远也甩不掉。”几年来,注重教育“软件”建设,以机制创新来改变人的精神,是田征坚持不懈的追求,在他看来:“我们可以没有钱,但精神不能比别人差,理念不能不新,管理方法不能不科学。”

  凭着这样一种不甘落后的强烈念头,田征从教育管理改革入手,探寻改变蓝田教育的原动力,让每人可能、可为、可发展。今天的蓝田,不仅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农村教育实践,而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摆脱了长期落后的尴尬局面。

  一

  2002年8月,在做了几年县委办公室主任以后,田征带着领导振兴教育的重托,走上了县教育局长的岗位。

  新官上任三把火。田征很快用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表明了改变蓝田教育的决心和勇气。2003年年初,他集中教育局、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以及中小学的骨干力量,组成一支137人的教育调查团,对全县的教育状况进行“拉网式”调研。

  这项活动历时两个多月,22支调研小组分头走进全县每个村镇,对500多所中小学及教学点逐一访问。“就像一次教育普查,通过听、谈、访、议、评,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常规教学、管理方式,等等。”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徐浪峰介绍说,“每次调研回来,还要进行分析总结,写出调研报告,提出具体的反馈意见。”

  这样的规模,这样的细致程度,在蓝田教育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我必须清楚自己的工作起点,才能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田征说。

  实际上,对蓝田教育的现状,田征并不陌生。在担任县委办主任以前,他就是县教育局主管教学的副局长。那时候,田征跑遍了全县的川、塬、山、岭,不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教育资料,而且对教育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

  位于秦岭腹地的蓝田,重山纵沟,河川交错,山岭面积占82%。复杂的地形地貌和落后的经济形态,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性。当年去葛牌镇调研的情形,田征一直历历在目。那里是革命老区,红25军曾在此建立苏维埃政府。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走进学校,看到的还是土木结构的茅草房,教室里前边是桌椅,后边是铺盖,学生们晚上就住在里面。因为没有实验设备,实验课全凭教师比划。那里的很多教师专业不对口,教学水平可想而知。

  尽管这样的学校为数不多,办学条件不平衡却是不争的事实。而长期以来,教育粗放式的“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一些学校的发展积极性,无怪乎有的校长曾发牢骚说:“城里学校条件好、生源好,我们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因此,早在担任副局长时,田征就曾尝试实行了“教育教学等级目标管理”。为了激励每一所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教育局按照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办学条件,把城区学校、川塬学校和山岭学校进行分片,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奖励条件,划片管理。

  如今,再次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上,意味着田征可以继续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不过,尽管在他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蓝田教育的大致发展轮廓,但他并不急于求成,也没有想当然,而是别出心裁地把这次调研当作教育改革的新起点。调研的整个过程,他都亲力亲为。为何要如此不辞辛苦呢?田征解释说:“这不仅为我的教育决策寻找科学依据,而且从更广阔的视角,对我的一些设想进行了验证。”

  调研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为田征即将铺开的教育改革“造势”。每一支调研小组都像一个宣传队,把教育新理念向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渗透。田征更是亲自撰写调研报告,所到之处都激情四射地宣讲他的改革思路。

  2003年3月的一个傍晚,在城关中学调研完毕,田征对校长说:“你给我找一间办公室,我要把调研报告写出来。”至此,整个调研工作已告尾声,田征的一整套改革方案也渐次成形。当晚,田征房间里的灯一直亮着。经过一夜奋笔疾书,洋洋洒洒近万言的调研报告完成了。田征揉着发红的眼睛,掩不住一脸的兴奋。

  第二天下午,城关中学礼堂里人头攒动,坐满了调查团成员、各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蓝田县四大班子领导也应邀出席。这与其说是一次调研情况汇报,不如说是田征发表“施政宣言”。

  “多年来,办学条件的不平衡性、管理对象的人本差异性、管理模式的低效性等矛盾,严重束缚着蓝田教育前进的步伐。”在“万言书”中,田征对教育现状做了透彻分析。翔实的数据、生动的事实和迫在眉睫的问题,让台下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穷县办大教育,不应该成为一句空话。面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认同差异,彰显个性,因地制宜,共同发展。”田征的话,一句句都说在大家心坎上。听到兴奋之处,台下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就在这份“万言书”中,田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教学梯次式动态目标管理评价体系”(以下简称“梯次发展评价”):“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它把学校的管理评价分为三个维度:在纵向上跟过去比,考察绝对发展增量;横向上跟其他学校比,考察相对发展增量;此外还通过目标向的‘最近发展区增量’,考察目标落实情况。”

  在以后几年中,“梯次发展评价”成了变革蓝田教育的重要抓手。尽管在当时,对于田征描述的一切,人们还有些陌生,但从他自信的神情和洪亮的声音里,人们似乎看到了蓝田教育的新希望。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