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给学生腾飞的双翼——记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的教育理想及实践
2010-04-02  2010年04月02日  来源:人民教育

给学生腾飞的双翼

——记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的教育理想及实践

  ●特约记者  许序修  本刊记者  刘  群

  曾经有这样一则文字,给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校长陈文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有一家著名的造船厂,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建造了近10万艘船。这些船造好后都要留下一个模型,摆在工厂的陈列馆里,它出厂以后的命运,也被刻在模型上。其中,在“西班牙公主号”的模型上雕刻着:本船共计航海50年,曾经11次遭遇冰川,6次遭海盗抢掠,9次与另外的船舶相撞,21次发生故障抛锚搁浅。

  在陈列馆的一面墙上总结道:出厂的近10万只船舶当中,有6万只船舶遭遇过20次以上的大灾难。没有哪一艘船,在下水后是没有受过伤的……

  这则故事带给他深深的思考。

  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如此漫长,没有人能预见到他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怎样的挑战。一个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给学生怎样的素质,让他在离开自己的学校和老师之后,能够从容应对那些困难和挑战?

  对已有90年历史的双十中学来说,这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多年来,双十中学形成了“人文基础,理科见长”的传统,并因此成为蜚声省内外的名校。2006年,陈文强出任双十中学校长,他提出:“历届校长、师生为学校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我们的根。但面对新的时代,我们要创新,要有新的作为。”

  “我们培养一个学生,不仅要使他热爱科学、初步具备科学的思维,还要让他在精神上做一个强者。我相信,人文熏陶会给他这样的力量。”

  人文和科学,就如同学生的双翼,缺一不可,只有两者兼备,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这就是“崇尚人文,热爱科学”,双十中学在新时代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

  “我们不希望学生超越规律发展,而是希望他们健康成长”

  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学科,这似乎是人人都懂的道理。然而,这一任务如何在三尺讲台上得以完成,却是一个难题。

  在现实中,经常看到一些语文教师花很多的工夫教课文,课堂被生字词、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占领,而无暇顾及其他。对此,双十中学的江红红老师说:“凭着高中三年6册教材、充其量100来篇课文,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人文素养吗?显然不能。”

  在她看来,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教课文,而是引导学生读书。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打开一扇门,让学生看到门后面无限广阔的世界,进而形成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主地去追寻自己所需。

  比如讲《沁园春·长沙》,江红红不仅跟学生谈到了当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怀,还谈到了民族的诗性精神与诗性智慧、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并且沿着学生的思路,涉及到由朱自清《诗的感觉》而生发的诗歌品读问题。逐步深入的探讨,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文之外的更远之处。

  每次学完一篇重要的课文,江红红还会给学生开列一份推荐阅读书目。比如,学完《北京的胡同》,她给学生推荐了以下的书目:《胡同九章》、《中国居住文化》、《城记》、《营国匠意》以及《中国文化要略》中的“传统建筑”部分。她会告诉学生这些书能从哪里借到,请他们自行借阅。

  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始终浓厚,并且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课外阅读量。

  “无论做什么,都是从积累开始的。人文素养的积累来自读书。在这一点上,我们要为学生做出表率。”江红红说,“如果一个教师的眼光,仅仅局限在一两篇课文上面,胸无点墨、照本宣科,怎么能指望我们的学生喜欢读书呢?我们的视野影响着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崇尚人文,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更是整个学校的责任。

  在双十中学,有大量人文和艺术方面的校本课程可供学生选择。例如“闽南文化”系列课程,包括《闽南民学与文化》、《闽南先贤》、《闽南建筑》、《闽南习俗》等8个专题,每年都能吸引至少200名学生报名选修。

  黄建是一名语文教师,兼讲《闽南建筑》和《闽南习俗》两个专题。她说:“对于闽南一带独特的传统文化,学生们既熟悉又陌生,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我们要让学生真正读懂它。”她和同事们联合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一起编写、出版了福建省首套8本闽南文化系列校本教材。这套教材后来还在金门出版,面向台湾地区发行,成为维系两岸文化的纽带。

  另外,从2006年起,学校开设了“双十中学文化讲坛”;2007年起,开设了“书香校园系列讲座”,广泛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来给学生讲课。其中,有集美大学中文系教授讲的“当代中国小说漫谈”,有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导讲的“阅读的哲理”,等等。其丰富程度,用一些毕业生的话来讲“就像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这些深入浅出的高水平讲座,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每次开讲座的时候,学校能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厅,总被学生挤得满满的。甚至讲完课的教授屡屡被热情的学生围住,问问题,讨签名,要个把小时才能“脱身”。

  在升学压力最大的高中阶段,开展人文教育活动会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分散他们的精力、影响他们的成绩?对此,陈文强校长说:“我们不希望学生超越规律发展,而是希望他们健康成长。”

  “如果我们只追求科学主义,只追求好的课业成绩,那么在人文方面一定会留下理亏的地方。面对一个好的成绩,我们要追问自己:这个成绩是否以牺牲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代价?有没有在人文情怀的培养上欠账?有没有给学生的发展留下问题和隐患?”

  在教育工作上急躁冒进、急功近利,会“欲速则不达”。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学生日后才能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我们要带着足够的耐心,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等待他们慢慢成长。”陈文强说。

  “相比记住结论而言,领会一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更为重要”

  曾有一个学生在攻克了一道几何难题后,问他的数学老师李海北:“我花了那么长时间,费了那么多工夫,只不过证明这两条线段是相等的!这难道有什么意义吗?”

  李海北反问:“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推理的过程,它是很有魅力的?”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