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一位教育局长的教育理想
2009-09-23  2009年09月23日  来源:人民教育

  五

  “梯次发展评价”的实施,为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注入了发展活力。回顾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蓝田的教育管理方式以及教育者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作为教育局长,田征始终不愿把自己的改革措施印成“红头文件”,强制各个学校执行。教育局发下去的相关文件上,都注明“试行方案”的字样。“红头文件太严肃了,我担心会束缚大家的创造性。”田征说,“‘梯次发展评价’不是唯一的,也并不完美,还在不断完善。”

  同时,田征不喜欢“一言堂”式的开会方式。几年来,他先后组织了大小几十次调研活动,走进教育现场,和校长、教师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困惑,回答他们的提问。通过更科学的管理手段,他不仅了解了一线的真实情况,也更有效地贯彻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2006年10月,蓝田宾馆,全县中小学校长济济一堂,举行“梯次发展评价”论坛。校长们你一言我一语,畅谈改革体会。有的说:“我们在学生管理上实行了分类评价、分层推进,效果明显。”有的说:“我们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目标跟踪,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质量大为改观。”还有的说:“我们分别建立了教师发展档案和学生成长记录袋,让师生体验成功,教学业绩已经迈进全县前列。”

  田征一边记录,一边微微点头。大家对“梯次发展评价”的灵活运用固然让他欣慰,但他更想听到他们在实践中的困惑。终于,有一位校长站起来提问了:“田局长,请问,灶房管理如何用‘梯次发展评价’方法来改进?”

  “哈哈!”其他校长全都乐了。老实说,当时有不少校长对新的管理评价领会不深,在实践中难免有生搬硬套的地方。

  “梯次发展评价是一种管理理念,绝不是一个固定模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而不是天天把这个词挂在嘴边。”田征不慌不忙地答道,“具体到灶房的管理,我建议你们可以从饭菜质量、卫生标准、学生满意度上,来运用梯次发展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田征深入浅出的回答,赢得了一片喝彩,会场里的气氛也活跃了。随即,校长们接二连三地提出最关心的问题:

  “请问,如何认识梯次发展评价和因材施教原则的辩证关系?”

  “在管理评价中,怎样合理地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什么是‘分类推进’,又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类?”

  在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一一作答的同时,田征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新的管理评价的实效。除了跟校长们交流,他还注意倾听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各个层次的教育管理者的声音。这些论坛或调研活动中的交流文字,都被详细地整理出来,在下一步的实践中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注重管理方法科学性,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这是田征一贯强调的。尽管处在这样一个经济贫困县,但是从他的口中,人们很少听到他对贫困的抱怨或牢骚。不论做什么事,田征也从不过分夸大“钱”的作用。相反地,听他滔滔不绝地谈论教育改革,你很容易被他的自信和激情所感染,几乎忘了这是一位贫困县的教育局长。

  难道是因为羞于谈“钱”吗?面对这样的疑问,田征动情地说:“不是的,我一向最欣赏这样一句名言,‘人活着总需要一点精神’。我认为,在中国国情能够承载的情况下强调投入,是十分必要的。但根本问题是,要首先强化我们自身的责任,把教育内部的事情搞好。”

  因此,在推进管理创新的同时,田征全方位提升蓝田的教育“软实力”。一方面,抓住机遇,通过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覆盖了全县90%的学校,建成了中国西部蓝田教育网站,为教师们创造了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他从上任之初就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狠抓教师培训和学习达标,使全县高中、初中及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76.16%、90.13%和97.08%。

  实事求是地说,相比于许多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蓝田的教育成就可能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只有走进蓝田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明白,他们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如此的弥足珍贵。面对经济条件的制约,蓝田人选择了超越,努力使自己的精神更富足,正如田征所言:“贫困不是教育的绝路,贫困在某种程度上考验着我们的世界观。”

  既不自卑,也不张扬。从田征的身上,记者看到了一位西部教育工作者昂扬向上的姿态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回顾教育生涯,田征坦言:“我做事一向不太关注结果,只是想办法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可是,您难道没有自己的目标吗?作为教育局长,您的教育理想又是什么?”记者问。

  “当然有啊!”田征不假思索地说,一瞬间,他的神情变得凝重,语气也分外激动,“我的理想很宏伟,也从未放弃过。这把贫困落后的‘黑椅子’,我已经坐够了。我就不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就不能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就不能有长足的发展!”

  而综观今天的蓝田教育,田征有理由骄傲和自豪。几年来,他们的教育综合水平,已经由长期的“老末”,大踏步地迈进全市中游。据悉,就在2008年,教育专家学者和国内重要教育媒体,将共同聚焦蓝田,研讨农村教育管理改革经验。

  这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令人期待的新起点。雄关漫道,我们祝愿蓝田,祝愿田征,向着更为远大的目标,创造更多的辉煌!

  (本刊记者 白宏太)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6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