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踮起脚尖看孩子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踮起脚尖看孩子

  ● 江苏徐州 沈宁

  有一种人你只要摸一下他的头,他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你只要给他一个微笑,他就可以灿烂一整天;你让他帮你做一件事情,他就觉得自己得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奖励……这就是学生。有人说当老师的应该蹲下身来看孩子,我却觉得老师应该“踮起脚尖看孩子”,而且是小心翼翼地向孩子们学习。

  爱孩子,像孩子爱我们那样爱学生

  开始当老师时“责任”多于“爱”。只是凭直觉认为应该对这些小家伙负责。可是随着当老师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自己不经意的一点付出,学生和家长都是那么感激,尤其是孩子,他们永远都用崇拜的眼光看着你,连粉笔掉了帮你拾起来都觉得是一种光荣。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竟然逼着妈妈留起像我一样的长头发,到了这个时候,我的“爱”大于“责任”了。尤其是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更体会到孩子对于家庭的重要。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一条原则,要像孩子爱我那样爱孩子。可是有时候面对问题儿童还真是爱不起来。每当此时,我就对自己说,如果这是自己的孩子,我会怎么办。

  班上有个孩子属于“临界智商”,一句“我叫××,今年6岁了”,一个月都不能完整地讲出来。到了二年级,别人2000个常用字都快学完了,他的拼音还没完全学会。有一次,孩子的妈妈甚至准备把他从楼上扔下来摔死,然后再自杀。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自立,我为他制订了专门的学习计划,我想,只要孩子能识字将来就能独立地生活和学习。于是一至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对他的要求只是识字,只要认识就行。每天,我帮他抄下当天生字的拼音,他自己再去填字。反复的过程是最痛苦的,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我就和他一起剪广告,读报纸,认店名标牌。三年下来,孩子逐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年级时,孩子的语文能够达到良好的水平,我从这所学校调走时,孩子的家长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沈老师,你挽救了我们全家。”

  爱,往往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面对的是6至12岁的儿童,我们不仅是学科教师,还是孩子们品行的导师,每天都要解决学生各种行为问题。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孩子们的错误都是“可爱的错误”,没有一个孩子是存心做坏事。无论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多么恶劣,我都告诉自己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背着我偷偷摸摸地做事情。我给孩子们立下一条规矩,犯了再大的错都要和老师说实话,这样老师就会和你们共同来承担后果。

  那天我刚进办公室,看见一个老师推着我们班的一位男生进来,气愤地说:“你们班的学生逃课,趴在女厕所上偷看,更恶劣的是他还大声地喊‘I love you’。”我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三年级的孩子绝对不可能故意耍流氓。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班里三个孩子在体育课前互相打赌,看谁敢逃课,结果都错过了上课的时间,于是干脆逃课。这时正好路过女厕所的后窗,几个男孩早就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心想现在是上课时间,厕所里肯定没人,于是就跳起脚往里看,结果正好碰上这位女老师在里面,他们想讨好老师,情急之下,英语课上刚学的一句话“I love you”就脱口而出。

  听了事情的原委,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但仔细想想,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行为,也不能简单地用善或恶去判断,很多时候他们仅仅是出于好奇。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只会使他们的心灵蒙上阴霾。于是,在让学生分析了自己的行为后,我亲自带着他们向那位女老师道歉,并请求她为孩子们保密。

  这几个男孩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研究孩子,用孩子的成长去验证

  刚开始做班主任时,我急于知道,怎么能把班级管得文明有序,怎么能让学生品学兼优。我拜了同年级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做师傅,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问师傅,却从不思考师傅的方法为什么成功,自己的教育方法又失败在哪里。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凭经验做事对有些学生不起作用。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于是,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这使我知道了,学生出现各种行为的原因是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相联系的,只有用对了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开学第一天就有一个小男孩死活不愿进教室,一家人使尽浑身解数,孩子就是不依。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学习心理学,我知道刚入学的孩子对家庭有强烈的依恋感和归属感,教师应努力通过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伙伴关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从家庭带来的生物性的亲情转化为社会性精神情感。当天,我到孩子的家里去了一趟,通过家访了解到,这个孩子平时胆子比较小,又一向娇生惯养,凡事都依赖家长。我决定首先让孩子从感情上接纳我。在得知孩子有早晨和爷爷、奶奶一起散步的习惯后,我对孩子说:“明天老师和爷爷、奶奶一起陪你跑步好不好。”孩子答应了,此后几天,学校跑道上每天早晨都会出现老少几人一起跑步的情景,慢慢地变成了只有我和孩子两人,再后来,我和孩子一起跑进了教室。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育人的科学,通过研究学生,老师就会明白,有些事情是孩子必然要经历的,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也应不同,自己明白了再把这种理念带给家长。这样一来,自己轻松了,学生轻松了,家长也轻松了。

  时光匆匆,十六年过去了,前几天我遇见了自己刚当班主任时教过的学生,现在已就职于某电视台,口齿伶俐。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他与当年那个说话磕磕巴巴的小男孩联系起来。但我庆幸,自己凭着当年对孩子们的爱与责任,没有说过“你真笨!怎么就不能把话说完整”之类的话;我庆幸,自己在踮起脚尖看孩子的时候,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也保护了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的未来。

  沈宁,江苏省徐州市西苑第二小学教师,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徐州市青年名教师,徐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全国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2007年国家级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学员。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0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