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成长的境界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成长的境界 

  目标与现实

  “志当存高远”。

  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所以,不管将来自己能达到什么水平,做人做事首先都要目标高远。

  每位教师的目标都应该瞄准最优秀的名师!

  而我们的现实永远无法和远大的目标相匹敌,仰视弥高,一个总是在想着远大目标的人会时刻处于失望之中。正确的做法是要不断地给自己定一个当前的具体目标,就像一级一级的台阶,每级都是可及的,最终会引领我们到达高峰。

  人要往高处走,心要往低处放。向上攀登的过程,也是向下寻根的过程。

  精力与成就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有所取舍。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可惜人们往往只注重其前半句,而误解了庄子的初衷,其实庄子的本意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对于知识的追求却是无止境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穷的知识,那会累死的”。庄子非常真诚地引导我们合理地支配生命。

  忙碌造就肤浅,全面导致平庸。我们要学会理智舍弃后再去拥有,哪怕拥有的只是很少的一“点”,那也能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只要你能耐心地、全身心地走进去,你就会步入一个宏大的世界。

  成功与失败

  成功与失败都只是结果,结果的意思是一种终止,而人生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都还要走下去,因此,智者会把成功与失败都融入他后来的人生过程中——成功带来经验、自信与喜悦,失败带来教训、反思与警示。

  在我们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没有成功,只有成长;没有失败,只有从头再来。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兴趣与习惯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只适于知识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随着对知识技能不断深入的了解,那种“好玩”的阶段就会过去,一种高深技能,一个有深度的知识,早晚会挑战到我们既有的能力,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痛苦。学习、进步、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么,使我们走向更高境界的动力是什么呢?

  真正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应该是习惯。

  教育,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培养习惯,即使学生走出了教师的怀抱,还有良好的习惯这位“老师”陪伴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督促着他们,使他们完成终身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自身也一样,教育会给我们愉快回报——比如孩子们的笑脸,他们恍然大悟时的表情,这时我们会感到教育这项事业趣味无穷。但教育工作更是充满挑战的,比如,每位教师的班上都会有那种“屡教不改”的孩子。如果单凭兴趣,我们会早早地就放弃了。而我们一定要养成不畏困难的习惯,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养成不断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会帮我们坚持、再坚持。

  个性与群体

  “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是独一无二的,但也是万众中的一员。

  个性的那个“我”不应该是愤世嫉俗的、矫俗干名的,而却应该是温文尔雅的、润物无声的。“我”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出位以博取大家的目光,也不需要像个演员一样总在表现什么,好给特定的人以某种印象,“我”不需要故意地做什么,“我”只做我,“我”是我的思想、我的观念、我的意志和我的爱好特长的总和与自然表达。或许“我”被扔到人堆里都分不出来,但我的确是用自己的头脑思想的,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充满个性的“我”即使一个人活着也会是这个样子,并不为环境所动,但“我”却也应该知道,“我”所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来自学生、同事、学校的配合,“我”应该感恩周围的群体,与人为善。

  胸襟与情怀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有一等胸襟,成一等事业。

  锱铢必较,终无大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深知“不争”是“争”的最高境界,但不以“争”为目的。

  教师的教育视野应该开阔而深邃,不为假象所诱,不为泡沫所迷。

  有时,教师真正要提升的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方法技巧,而是胸襟与情怀、境界与视野,因为这些常常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深度、广度和灵性。

  厚积与薄发

  奇迹常常是瞬间创造的,但仅仅依靠瞬间是创造不出奇迹的。

  “薄发”的过程是令人欣喜的,“厚积”的过程是寂寞的,甚至是痛苦的。

  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毕竟“踮脚”和“跨越”不是人生存的常态,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是以“立”和“行”的姿态出现。

  真正的孤独,是要有境界的;真正的寂寞,是要有资格的;真正的朴素,是要有内涵的;真正的执守,是要有韧性的。

  (史建筑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北镇中学)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0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