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在终身学习中理解教育
2009-09-27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教育

  校长眼中的改革开放30年(上)

在终身学习中理解教育

  ● 黑龙江哈尔滨南马路小学 赵翠娟

  1979年,我结束了11年的知青生涯,返城回到哈尔滨,进入小学工作。从那时起,我从以工代干的教师,到正式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直至今天,成为一个年近花甲的老校长,30年时光恍然而逝。回望来时路,我与共和国同龄,而我的职业生涯也正与改革开放的30年相随。

  改革开放,是将永远铭刻于中国史册的宏大乐章,在我看来,这个乐章中有一个旋律贯穿始终,就是一个民族渐渐拨开层层迷雾,步步深入地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的进程。如果说我几十年职业生涯中有一个最深切的感悟,那也是一句大白话,从事教育事业,要遵循教育规律,规律不可欺。

  对规律的认识来自哪里?首先来自扎实的学习。我执校政15年来,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引发个人学习、促进团队学习、建设学习型学校。人类的教育事业,已经薪火相传几千年。教育先哲们历经千辛万苦而积累下的经验,都积淀在各种典籍之中。而教师,也天经地义就是“读书人”,所以,我们学校的校风就是“让读书成为习惯”。人,只要千百次地重复做一件事,就必然会养成一种习惯。我们南马路小学15年来就是在千百次地重复做一件事——读书。全校教师在15年的艰难中、寂寞中、快乐中读下来,我们工作的变化,令人惊喜。这漫长的实践教会我们,学校与学校之间真正的差距在于学习。

  对规律的认识还来自每天都会发生的教育实践和朴素的常识。我们处在一个新术语、新概念盛行的时代,教育界也不例外。这些新术语、新概念乍一听很深奥、很现代,也裹挟着我们闻之起舞,随之奔跑。可在这个过程中却很容易忽略许多听上去不那么响亮的常理,看上去不那么华丽的常识,也特别容易忽略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平凡而简单的教育琐事。其实规律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会惊天动地,它就蕴藏于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常识和琐碎的实践之中。关注和研究这些鲜活的常识和琐事恰恰是我们校长和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建设学习型学校永不枯竭的动力之源。

  关于教育规律,我的第三点感悟是,不要让学校的机制障碍规律,而要遵循规律,适时地改革机制来顺应规律。人世间有一个常理,就是权利和责任的对等。既然校长的一切思想都要通过教师们才能付诸实施,那么我们就要为教师授权,我校提出的“让士兵说话”,就是让教师取得话语权。过去面向全校教师讲话一直是领导的特权,即使有个别教师代表,也是受命发言,不过是一种点缀。现在我们果断地把麦克风交给老师,并且为老师搭建属于自己的话语平台,建立让教师真正介入学校管理的“校政联席会议”。由此,教师们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我是士兵我怕谁”、“我过去从来没发现自己这么有水平”,这些“名言”都是南马路小学教师的真心流露,老师们的积极状态也给我这个老校长带来莫大的幸福。校长们须知,只有宽容错误,才能收获正确,这也是一个常识。有时候校长认为错,其实不一定错。如果只能听得进自认为正确的话,而定义正确的权力又在你身上,那就等于你只能听到你想听的话。对于校长而言,这是多大的悲哀。创设一个机制,让大家一起快乐地工作,校长夫复何求?

  回顾这30年,我以我的人生与亿万人一起见证着国运的转折。30年之后的今天,我老了,可是我也有了过去不曾有过的淡然和坚定。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我相信,在新的时代里,我们遵循规律,认真工作,中国的教育将会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