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以感恩心态和开放胸襟创造梦想
2009-09-27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教育

  校长眼中的改革开放30年(上)

以感恩心态和开放胸襟创造梦想

  ● 重庆巴蜀小学 廖文胜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领域的变化也有目共睹。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宏伟的历史时刻,我想到的却是一些难忘的小事。

  一个是我80多岁高龄的父亲的故事。我父亲一辈子教书,退休后的一二十年,他天天都要对儿孙们感叹再三,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学生读书太幸福了。”孙子辈中早有人对爷爷的唠叨有意见了,背地里取笑他是改革开放年代的“祥林嫂”。父亲听说了,不仅不生气反而有些自豪,“唠叨”的话题更加多起来。

  在父亲教书的年代,学校的办学条件是现在孩子难以想象的。那时候,最好的学校操场也不过是三合土打起来的,而且是城市或者中心学校才有,农村村小就是一块稍稍平整过的土坝子做操场,甚至连大学也难得看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茵场,铺的是煤炭渣加沙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小学校,基本上看不到标准的乒乓球桌,最常见的是用砖头垒出的简易乒乓球桌,乒乓球拍也是硬木板;哪个同学有一块红双喜牌的乒乓球拍,在学校就了不起了;那时说打羽毛球叫打板羽球,因为羽毛球拍子是木板做的,像现在的羽毛球拍是很稀奇的宝贝;学生的课桌、板凳和老师的黑板都是用了一年又一年,修修补补再一年。每当父亲讲到这些,都要对儿孙们说:“你看你们,现在好幸福。啥子都是最好的。真的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党和国家!”

  只有经常回顾过去,才懂得感恩今天。回顾这30年,我最想说的就是父亲对改革开放的那一份虔诚的感激,他的话表达了众多老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从父亲身上,也让我体会到今天作为一位教师的幸福。我希望,巴蜀小学的师生都能心怀感恩,去承担更大责任。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三届“与新课程同成长互动论坛”,在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巴蜀的百名教师走进綦江、南川、石柱、大足的山村学校,和农村师生一起享受教育;巴蜀梦想网校让成千上万的孩子听到巴蜀老师的讲课。

  30年来,教育的硬件环境大幅度提升,教育理念有许多根本性的变革,这些都是值得总结的改革层面的成果。同时,在开放的层面上,中国教育也是大踏步地、甚至是义无反顾地向前发展。当今教育的开放,是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教育工作者感受最深的大事。这种开放带给我们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可谓不胜枚举。这里仅以巴蜀小学对外交流过程中的一件小事,来表达我的感受。

  2007年,美国赫利提吉霍尔学校校长布兰博偕同事造访巴蜀小学。他的精彩演讲,让我们的教师为之热烈鼓掌。但同时,教师们对他提出的教育理念并不完全认同。在交流互动中,我们就中国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作了阐述。布兰博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听得津津有味。布兰博校长诚挚地说,巴蜀之行完全改变了他对中国的看法,也改变了他对中国教育的看法。随后,他主动提出和巴蜀小学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的确,30年来改革开放让世界各国对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我们也在走向世界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巴蜀园以自己的求实和真诚吸引了海内外朋友,学校先后与美、英、俄等国的11所学校结成国际友好学校。

  以“巴蜀孩童,世界眼光;培养会读书、会合作、会创造、有修养、有鲜明个性的学生”为目标,巴蜀人正致力于在国际视野下打造梦想巴蜀园,创造教育和人生的梦想。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