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体制保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2009-09-27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教育

体制保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 陈金芳

  近期,一些令人痛心的校园极端事件屡屡发生。据报道,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以来,某地连续发生多起中学生因小事杀人和自杀事件,而“父母管教严”、“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够好”是导致这些中学生走向绝路的主要原因。(《法制日报》2008年10月24日)

  这些事件是偶然的,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必然。可以说,“应试教育”是我国当前中小学校园极端事件的根源。在“应试教育”氛围下,中小学生普遍感到不快乐。素质教育重在实施,根本保障在于体制。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之所以步履艰难,在于教育系统内外都存在尚未消除的体制性障碍。体制保障是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应试教育”是校园极端事件的根源

  “蝉声中那南风吹来,校园里凤凰花又开,无限的离情充满心怀,心难舍师恩深如海……”这些优美的语句出自上个世纪的歌曲《毕业生》,抒发了即将毕业的学子对校园和老师的无限深情与眷念。校园是人生中知识充盈和理想放飞的地方,校园理应成为人生永难忘怀的乐园。然而,发生在中小学的一些极端事件,如学生杀老师、杀家长、杀同学以及自杀自残等现象,让人感到忧虑和震惊!这些极端事件的制造者以及一些厌学的中小学学生往往声称,“他们恨老师、恨学校,校园成为他们的噩梦”!

  近年来,中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凸显,情绪抑郁的学生占有较大比例。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有超过1/3的中学生在步入校门时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近1/3的小学生在步入校门时心情“一般”,还有1%的小学生“不想上学”。(《共同的关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20多年,但一些地方、一些学校至今仍然以“分数”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分数”不仅是评价学生的根本标准,也成为评价老师的根本标准,还成为决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标准。这种情形使得教育的功利化不可避免,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可避免。校园极端事件是偶然的,其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必然;我们不否认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极端事件,但在“应试教育”氛围下发生绝非偶然。如果学生从小就懂得珍爱生命、尊重他人,明白这个世界和人生的许多道理,就会减少或避免许多悲剧。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我国中小学生至今仍然升学压力巨大、课业负担过重。他们普遍不能在节假日和周末得到正常休息,每天的睡眠得不到保证,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严重欠缺,各种人际关系不同程度地被异化。所以,中小学生普遍感到不快乐。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身体素质同样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持续显著下降。与2000年相比,2005年7~18岁汉族城(市)男(性)、城女、乡男、乡女的肺活量水平分别平均下降285毫升、303毫升、237毫升、259毫升。学生体质下降表现在(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最新数据),许多学生弱不禁风,不能有效抵御流行病的侵袭;校园里脊椎弯曲(驼背)的学生比例不低;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河南省郑州市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近视率在80%以上,初中在50%~60%,小学则为30%左右(《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14日)。这种情况并非个别,全国各地大同小异。有人测算,现在的中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普遍在14个小时左右。但大部分时间都在重复做题或背标准答案,其智力教育也必然是片面的。无休止的“题海战术”不仅阻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创新品格缺失。长此以往,我国的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何以提高!

  教育系统内外存在尚未消除的体制性障碍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素质教育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过程之中,教育领域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近10年来,我国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发生着积极的变化;教育结构方面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取得了重大进展;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当代青少年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由于诸多因素,至今素质教育仍然步履蹒跚。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教育经费、社会环境、教育的体制机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其中教育体制最为根本,体制保障是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按照《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体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那么,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就是指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制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性障碍就是指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制度存在一定问题,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一般而言,体制是指一定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制度及结构,是决定系统存在和发展的整体框架。体制与机制密切相关,二者均表现为制度形态,但并不等同。体制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相对比较稳定;机制是在体制的框架下运行的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总是处于活动状态。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理解体制,如宏观、中观和微观。就教育系统而言,宏观可以理解为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中观则是指一定区域而言,微观可以从一所学校的范围考虑。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