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快乐校长的文化管理——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办学特色扫描
2010-03-25  2010年03月25日  来源:人民教育

  在这样的管理实践中,教育者的观念也悄然变化,正如顾吉祥所言:“随着教育走向大众化、平民化,教育者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把被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师们服务意识的增强,是与学校的成长同步的。2002年9月的一个傍晚,实验学校召开第一次家长会。很多人穿着背心短裤就来了,有的一身酒气,有的旁若无人地打着手机,有的还相互吆喝着:“快走啊,三缺一。”“这哪儿是开会,简直像来赶集的。”学生处主任徐静有点哭笑不得。

  面对尴尬的现状,教师们以真诚的态度和更为主动的服务意识,一点一滴地感化家长。学校明确规定,新接手的班级,班主任必须100%地家访,掌握教育的第一手资料。

  有一次,两位女教师一起到村子里家访。家访结束,天色已晚,出来后才发现,其中一位教师的新电瓶车被盗了。家长也很着急,赶紧打电话报警,但已无从查起。“没事,丢了就丢了吧。”女教师安慰家长说。没想到,第二天,这位生活并不富裕的家长找到女教师,一定要把2000块钱交给她。家长说:“您来家访是为了我的孩子好,却害您丢了车子,这个损失应该由我来赔。”钱当然不能收,女教师婉拒了,但家长的一片真情,却让她心里暖洋洋的。

  就在这样的真情互动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学校为家长开辟了体验课程,请他们走进校园、了解教育。“家长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了,来开家长会都衣冠整齐,彬彬有礼,到会率达到90%左右。”徐静高兴地说。

  几年来,实验学校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2005年,经过3年努力,学校在全市教育质量评估中,奇迹般地跃居第五名,从此一直稳居前列。如今,教师们走出去,一个个扬眉吐气,分外自豪。

  用文化温暖“阳光下的阴影”

  “今日何成”。走进江阴高中,校门左侧是一块别致的影壁,上书四个行楷大字,红底金字,掩映在绿树下。每一个人从这里经过,都会忍不住驻足沉思。

  “江阴高中的前身,是创办于1738年的暨阳书院。这四个字,就是曾任暨阳书院山长的李兆洛提出的。”顾吉祥介绍说。如今,这四个字成了学校校训,其中蕴含的反思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犹如空谷传音,警醒着后人。

  而在顾吉祥的心里还有另一层深意。他希望凭借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在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融入更多人文色彩。

  “制度不是万能的,如果把制度比作一束阳光,它总还有照耀不到的阴暗角落。”顾吉祥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些阴影处该怎么办呢?在顾吉祥看来,就要靠人文关怀去弥补制度的缺陷。

  有这样一件事情,曾经让顾吉祥非常感动。2004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刚下过一场大雪。第一节课后,高三年级语文教师仇恒榜走出教室,一不小心滑倒了,狠狠地摔在楼梯上,当时便无法动弹。学生们连忙把他搀扶到办公室,劝他下一节课不要上了,好好休息。仇老师强忍着疼痛说:“没关系,我站不起来,还可以坐着上课。”第二节课上完,只见他脸上全是豆大的汗珠。一送进医院,医生检查后严厉地说:“摔得这么厉害,为什么不马上送过来?他的一节脊椎都碎了,再拖延一会儿,就可能全身瘫痪。”

  顾吉祥听说后,当即带着领导班子去医院探望。仇老师一脸歉疚地说:“我怕耽误学生学习进度,想等上完课再说,没想到这么严重,给你们添麻烦了。”听了这句话,顾吉祥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多可爱的老师啊,这样的职业精神,难道靠的仅仅是制度的约束?事后,学校想尽办法为仇老师解决生活难题,把他远在苏北、长期两地分居的妻子调进江阴,安排了工作。当年,在“感动江阴高中的十大人物”评选中,仇老师也以高票入选。

  怀着深深的感动,顾吉祥开始思考,学校如何更好地为教师服务。这种服务不仅是指制度激励,还包括氛围营造和情感熏陶。

  “走,我们去喝杯咖啡。”这不,采访的间隙,顾吉祥让记者看了学校的教师休息室。一走进去,眼前一亮。房间敞亮而温馨,门口是一个吧台,里面摆着舒适的沙发和茶几,靠墙是一排书报杂志。这样的休息室更像是音乐茶座。教师们下了课,到这里免费喝咖啡、品茶、听音乐、聊天、浏览书刊,还有专人服务,真是一种彻底的放松。

  按同样的标准,顾吉祥在三个校区都设置了教师休息室。正是通过这样一些细节,学校把服务的理念传递到每一位教师身上。

  “学校管理不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当制度无能为力时,就需要换一种方式,增进彼此的情感。”实验学校学生处主任徐静告诉记者。

  几年前,徐静刚开始负责德育工作时,心劲儿特别高。在一次班主任培训活动中,她一下子拿出8个教育案例,要求大家一周内完成案例分析。班主任们都觉得太难,意见很大:“教学任务这么重,哪有工夫做,简直不把我们当人。”徐静听了也很恼火:“这不都是为他们好,不领情罢了,居然还埋怨我。”

  事后冷静下来,徐静想:“也许是自己太过火了,一味要求教师服从,却不顾他们的工作实际。”思忖再三,她有了主意。几天后,她把班主任们请到教师休息室,亲手为每个人泡上一杯咖啡,笑盈盈地请他们提意见。经过一番商量,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每人自选两个案例,先在小组内讨论,再集体交流。这样,工作量轻了很多,班主任们也很高兴。

  一次小冲突让徐静意识到,管理不是强制或命令,而是以尊重的态度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而教师一旦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他们焕发出的热情,是制度难以实现的效果。比如说,江阴高中一直实行弹性坐班制,这在当地是独此一家的规定。教师们早晨只要在规定时间的15分钟内到校即可。没有严格约束,大家反倒更加勤勉,不是来得晚,而是来得更早。

  人的发展: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江阴高中物理组有两位特级教师,一位是60岁的徐汉屏,一位是40岁的江山。在教学上,徐汉屏是江山的师傅。师徒俩先后跻身特级教师之列,成为一段佳话。

  十几年前,江山在另一所学校任教,徐汉屏前去进行达标课考核。那天,因为教务处忘了通知,直到考核组走进教室,江山才知道有人来听课。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为大家上了一节常态课。没想到,这节课大受称赞。江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徐汉屏印象深刻。

  不久后,江山被调入江阴高中,从此如鱼得水。他把徐汉屏当作师傅,经常去听他的课,碰到疑难问题及时请教。徐汉屏也总是推心置腹地跟他交流。起初,江山在教学上有一些小毛病,语言不够简洁、跟学生缺少互动交流。徐汉屏一一指出来,并以身示范,告诉他何谓江阴高中“清、实、活、严”的教风,让江山受益匪浅。

  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江阴高中有一套健全的保障措施。青年教师一进来,就被纳入学校“四五”成才规划,5年一个台阶,向着“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目标迈进。学校要求优秀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有徒弟,同时为青年教师搭设了亮相课、公开课、教学大比武等舞台,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2002年,徐汉屏评上特级教师,也让江山看到了希望。跟师傅相比,江山觉得自己还要提升教科研能力。徐汉屏多年来笔耕不辍,发表了上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师傅的引领下,江山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专业期刊上。

  2008年的教师节,江山终于如愿捧起“特级教师”的大红证书。那一刻,江山无比感激:“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更多的85%来自于良好的成长环境。”

  自从引进ISO9000以来,顾吉祥曾听到很多批评,有人认为这是把学校当作工厂,把人的教育看作机械化大生产。面对这样的声音,顾吉祥毫不动摇,他常说:“制度不是目的,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人的发展。”

  随着制度建设初见成效,实验学校的管理制度开始向本部和初中部推广。这些制度是否适应新环境,学校不断摸索。“就拿绩效考核制来说,我们就曾前后三易其稿。”初中部校长张荣国介绍说。

  作为一种量化评价,绩效考核制根据教师日常的表现,综合教师自评、学生评教、领导评价,对教师工作给予评价。考核分A、B、C三个等级。学校一开始按照2∶3∶5的比例,来划分三个等级,实施了一段时间,很快发现了问题。“当时只考虑数量,没考虑实效。C等教师太多,打击面太大。”张荣国反思说。随即,学校马上进行修改,适当放宽评价标准,将三个等级的人数比例定为5∶3∶2,A等的人数占了一半。但是,新的评价结果出来,很多教师仍不开心。分析原因,张荣国认为:“优秀教师的比例太大,也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最近,学校正在酝酿绩效考核制的第三次修订稿,指导思想是把三个等级的比例调整为3∶5∶2。“中间层次的人数多一些可能更为合理,有利于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张荣国说。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