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阅读尊严——我教《晏子使楚》
2009-08-05  2009年08月05日  来源:人民教育

   二、抓文字,铺垫主题。

   师:那好,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大家读读,看看晏子的话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读,而后发言。)

   生:我说说第二个故事中晏子的这句话:“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没有人了呢?”甩一把汗,真的就下一阵雨?袖子举起来,真的就连成一片云?用夸张手法啊。楚王不是说我们国家没人吗,这样一来,楚王没话说了。

   师:晏子的修辞手法用得真好。(生笑。)这是古文中晏子的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后人从中概括了三个成语,结合课文,看看是哪三个?

   生:有“张袂成阴”,意思是“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有“挥汗成雨”,意思是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师:快把这两条成语写在课文相应的意思下面,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还有呢,谁再说?

   生:“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对应的成语就是“摩肩接踵”。

   生:(脱口而出)还可以说成“比肩继踵”。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读别的书读到的,我平时看书看得多。

   师:哎哟,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们提个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同学们赶快把这同一意思的两个成语写下来。也要工工整整地写,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啊。

   〔既有词语的积累,又有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举多得。——余〕

   生: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还说了这句话:“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晏子的理由真充分,你想啊,先说我们国家的规矩,然后再说我最不中用,最后呢,就得出结论——“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所以只好我来了。

   师:晏子的话里有“所以”,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为”。

   师:用上“因为”说说这句话。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这个“因为”还可以放在哪里说?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生:晏子说话真有艺术,避免了“因为”的重复使用,语言不啰唆,理由还充分。

   生:我说第一个故事中晏子说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绵里藏针,他的言外之意是既然给我开了一个小门,像狗洞一样,那我就将计就计,把它说成狗洞,推理出楚国是狗国。这样听着好像很有根据。

   师:那就请你给同学推理一下。〔课件出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学生填出“狗洞”、“狗国”,大笑。)

   生:我说第三个故事中晏子的话: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晏子用生活中的现象说明环境水土不同、植物生长就不同的道理,人呢,也是这个道理。我觉得晏子的知识真丰富,拿这个比喻反驳楚王,挺好。

   生:晏子的意思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才使人变成盗贼。他没明着说,而是做了个比较,不能说是比喻。

   师:这叫类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话当作典故。老师给同学配的补充教材中就有这句话。

   生:我知道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师让学生把这句背下来。)

   师:请总评晏子的语言。

   生:晏子口才非常厉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生:晏子运用夸张、类比、打比方、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

   生:晏子验证了一句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补充教材上的这句话,在这里评价晏子,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让学生再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时,他们的语气坚定多了。)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