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理文化,解构主题。 师:然而,今天,一位历史学家对晏子使楚这样评价: 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久的尊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 师:这个观点你赞成吗?不赞成还是说不清?请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生:这个历史学家说得对,只凭一个人的智慧怎么能挽救一个国家呢?人们应该享有和平,众志成城,合力对外。 生:只凭一个人的智慧远远不够,我觉得应该让晏子当老师,教齐国的人,让齐国人都聪明,这样齐国就会胜利。(生大笑,鼓掌。) 生:晏子像编《孙子兵法》一样编一本书,把所有的语言记录下来,以便自己国家的人阅读、学习,让我们的语言都充满智慧。 生:我认为晏子很有智慧,并不代表齐国的每一个人都能像晏子这样有智慧,我尊重晏子而不尊重齐国。 生:晏子作为一个外交家,在外交方面他理应为自己的国家赢得尊严,但这是不够的。在外交领域,晏子做得很出色,这不能完全否定晏子的功劳,所以晏子这次为国家赢得尊重是事实,不能说和国家尊严没有关系。 生:历史学家说的那句话,我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前面我同意,比如说最后,可能史学家从历史的长河去看,说没有“真正”地获得尊严,但是,不能苛求晏子,晏子做了他应该做的。 生:你想啊,历史会拐弯的。国王会变的,他的想法也得变,这个国家的情况就变了,这就和晏子没有关系了。但,想想史学家的话有道理,但我也说不准。 师:各位从语文的角度,从思辨的角度等,多角度发表看法,太了不起了。你们用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判断。让我们继续深入讨论,请同学们拿出《狼和小羊》。 师:这是我们早在二年级就学过的一篇寓言故事,今天重温,我想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该知道寓言所表达的含义。如果狼和小羊代表不同国家或者个人,“狼”指谁? 生:楚王。 师:小羊呢? 生:晏子。 生:是呀,小羊也像晏子一样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地讲理啊。小羊也很有智慧。结果还是被吃掉了。这是为什么?无论是小羊代表个人还是国家,被吃的原因就是没有和狼对抗的实力,所以这时的智慧一点用都没有。 师:说得太好了,那晏子怎么就在这次外交上胜利了呢?快回过头来,读课文的第一句话:“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齐国是大国之一啊。结合《狼和小羊》,读了课文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如果说齐国的这次外交赢得了尊重,那也有国家的力量在后面支撑。所以,参考书上说赢得国家尊重,绝不能说是晏子一个人的功劳。也就是说晏子这次胜利不仅仅是他的外交智慧,还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齐国在支持着他。 生:我明白了,国家获得尊重,不是靠一个人或一次外交,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教师在板书“一个人”前面加上“每”。) 师:看看历史学家的话,再看课文结尾的这句话。既然晏子赢得楚国的尊重,楚国又是大国,而且晏子代表的是国家,楚王尊重的应该是齐国,可楚王不敢不尊重的却是晏子这个人。你是楚王,请讲你为什么这么说。(教师把板书的叹号变成问号。) 生:我首先尊重的是晏子,而不是齐国,因为晏子的才华使我非常佩服。 生:我尊重晏子,就是说我要让大臣们好好向人家晏子学习。 生:没有对晏子的尊重哪来对齐国的尊重?! 师:看来,不管怎样,晏子个人赢得尊重是事实,这也是最重要的。因此,有一组同学讨论时这样说,请默读: (甲)你以为晏子使楚最神圣的责任是什么? (乙)还用我说吗?是晏子对齐国的责任。 (甲)晏子还有别的责任同这一样神圣。 (乙)咦?你说说,是什么? (甲)是晏子对自己的责任。 (乙)噢,首要的是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师:你读出了什么?你的观点就可以作为课题的副标题。 生:如果连一个使节都没有尊严,那平民百姓又会怎样呢?所以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让楚国看得起齐国。 生:按理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楚王尊重的是晏子这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晏子有尊严,才能得到楚王的尊重。 生:原来,楚王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人,如果要让班级、集体、国家等获得尊重,其中的每个人首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师:的确,每个人都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班级、集体、学校乃至国家获得尊重。所以,首要的前提是:你必须首先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由此才能谈到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