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陈情表》,当讲到“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时,我突然冒出一句:“看来我们可以和奔驰公司打一场官司了。你们看,1700年前,李密就已经为‘奔驰’注册了。”于是学生哄堂大笑。当然,此奔驰非彼“奔驰”。不过,幽它一默,气氛立刻变得不同,孩子们的笑声弥漫在课堂…… 快乐,是语文教学的高境界。 每一次站在教室门口,等待上课铃声的响起,我总是习惯于热情地注视每一位学生;每一次走上讲台,听到学生们亲切地招呼“老师好”,伴随着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幸福,我情不自禁地面露微笑。 见老师笑了,同学们也便不由自主地抿嘴微笑,原来微笑是一种快乐的传染。 站在讲台上的微笑是由教学引发的快乐心境。这种心境来源于一个教师的热爱,因为热爱,他没有理由不快乐。 那一次教《林黛玉进贾府》,我从书柜里抽出《红楼梦》原著,重新阅读了前五回,随后找来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又打开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背诵《葬花吟》,还找出《红楼梦学刊》看一看研究现状。做完这些基础工作,一种表达的冲动驱使着我走上讲台。课中学生们的入迷神态让我充满了教学的成就感;学生与我一起进入文本,对话与交流便演变为快乐的微笑。因为微笑着快乐前行,原本平淡的岁月变得轻松洒脱,人生自然也灿烂生动起来。 语文,除了快乐还有诗意。 2005年1月21日,大雪不期而至,这是江南近10年来罕见的大雪。上课20分钟了,雪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的意思。看着地面上厚厚的积雪,许多学生的眼睛开始往外瞟。 我会心地微笑,作为语文老师不应该对生活的实景视而不见,于是中断了正常的授课内容问大家:“能背诵带雪的诗句吗?” 科代表脱口而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一时间,孩子们纷纷在记忆里找到了属于雪的美妙诗句。 “让我们到大雪中去品尝这些诗意吧。”我对孩子们说。 走出课堂,我们来到了操场的一角,孩子们在雪中雀跃欢呼,而我则闭上眼深呼吸,任大片的雪花落在头上、肩上、手上……雪中我们静静地感受着天地间的洁白与纯净,诗意在这一刻复活。 一个雪团砸中了我,紧接着是更多的雪团。 我飞快地跑开、躲闪,我的眼镜片被雪花蒙住了,我的衣领里落下的雪开始融化。 老师的狼狈样是课堂里看不见的,孩子们的身心更加自由。我知道这自由里有着格外的轻松和真实,一如真实的雪景和真实的诗意,不是有人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么? 对于诗意的语文来说,一场雪其实就是一堂课。雪花带来的诗意同语文的诗意一样多,雪的世界使语文学习变得快乐无比,岁月也便在这些快乐与诗意中穿行。 (张兴武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