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
2009-09-27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教育

  在文学中漫步

  ——以《望月》为例

  “月亮”是一个古老的“图腾”。“嫦娥”、“玉兔”、“白玉盘”,那是一片梦幻的仙境,“月光如水”这个成语,将“月光”与“水”相连,展示着自然的、柔美的、女性的温柔。赵丽宏的《望月》是一个富于文学和美学气质的作品,它集散文、诗歌、童话为一体,将月亮文化的多姿多彩灵动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散文视野下的月夜是那么的安详朦胧,“我”与小外甥的对诗,又把学生带入到了诗的国度,而小外甥充满纯真童心与幻想的话语,则从童话的视角展示了孩子们心中的月亮。文化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儿童在文学的世界里漫步,遨游其间,让他们小小的心灵在纯美的世界里得到愉悦和满足。

  要想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月神文化美的痕迹,必须将学生引入体验和陶冶的文化情境,身不由己地进入优美的意境。教学中,我制作了多媒体画面,以深蓝色为主色调,黑色剪影为近景,将一轮圆月映衬得分外妖娆。波光粼粼中,轮船缓缓前行,似明似暗,朦朦胧胧,加上轻柔的德彪西的《月光曲》,把师生引入一个优美的意境。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欣赏江中的月色。(看画面,听第一、二自然段的配乐范读。)

  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太美了!我都不敢大声呼吸了。

  师:同学们,我们欣赏过日出喷薄的壮阔,也赞叹过晚霞满天的绚丽,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自己轻轻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我觉得月光的美是一种宁静的美。多么宁静而祥和的月夜啊,我深深地陶醉了。

  ……

  师:我们坐在江轮的甲板上,江轮缓缓地行驶着,你们觉得是江轮在动呢,还是黑色的剪影在动呢?

  生:是江轮在动。

  生:是黑色的剪影在动。

  师:是呀,一切是朦朦胧胧的。江轮继续缓缓地行驶着,你们看江两岸,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看见了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师:这黑色的剪影也是朦朦胧胧。再看,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就更是朦朦胧胧的了。我请一位同学读出这种朦胧的美。

  (该生有感情地朗读。)

  ……

  在语言的引领下师生共同走上江轮,沐浴月光。悠扬的乐曲伴随着江轮缓缓前行,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轻轻后移,仿佛怕扰乱了这宁静的江水,这如水的月光。这时,学生产生一种“高峰体验”,感到从心灵的懵懂和沉睡中醒来,感到天地自然与我的同在,月光和心灵的共鸣,言语中自然而然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每一个人心中都涌动起浓浓的诗情。在千百年来的同一轮月亮下,“对诗”成了有趣又有韵的乐事。由孩子们扮演“我”和小外甥的“月下吟诗”,充满情趣和韵味。这又触发了老师和孩子们的灵感,在《春江花月夜》的古筝伴奏声中,由老师发起的“月亮诗句”接龙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从文中诗到书中句,“月亮诗”在小小的课堂得到汇聚,师生共同沉醉在月亮文化的欢吟中。

  师:古人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呀!此情此景中,一定有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诗句也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吟诗中去,也来你一句我一句,怎么样?

  生:好。

  师:准备一下吧。(学生在座位上准备,教师巡视。)

  师:准备好了吗?祝老师起个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下面谁来?谢静雯。

  谢静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张雨婷。

  张雨婷: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周洋。

  周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施斐文。

  施斐文: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最后,在童话情境中,MTV播放迈克?杰克逊演唱的《儿童时代》,画面上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孩子们乘坐船儿飞向了月亮,那是一种怎样神奇的画面呀。一艘小木船,腾空而起,船上坐着男孩、女孩,有白皮肤的、黑皮肤的、黄皮肤的,还有一只大狗,孩子们心爱的宠物。一个男孩沿着长长的绳子爬上了小木船,月亮就像一盏明灯挂在前方,孩子们就这样满怀憧憬地向月亮飞去。

  文化语文,就是要让儿童漫步在文学的世界里,用经典的文学作品触摸儿童柔嫩的心灵,触发儿童敏锐的神经,获得灵感和动力,获得适合儿童阅读的题材、形式和美学性格,不断实现儿童的自我超越。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