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件事做到高品质 ——湖北省武汉市东方红小学求实办学侧记
上好每一节课。 稀稀拉拉的路人,两旁小吃摊上不时飘来烟火气息,当你来到解放大道旁那条不起眼的小巷时,也许不会想到这里和武汉市其他成百上千条街巷有什么不同。然而如果你换作早晨或傍晚再来到这里,一定会有一种走错地方的感觉——人群和车辆熙来攘往,整条巷子似乎一时间成了一条热闹的集市。 这里正是武汉市硚口区东方红小学(以下简称东小)的所在地。如果你从旁边的高楼往下俯瞰,一片灰墙土瓦中的东小好似一颗红豆落在了枯叶之中。狭小的空间、并不优越的地理位置,何以吸引如此众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东小来?一位学生家长笑着告诉我说:“这叫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位家长并不是在说笑。一所貌不惊人的学校,却拥有着“硚口区清华”的美名。一座老校,历经半个世纪的光阴为何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断前进的冲劲?东小人用自己求实的脚步给出了答案。 让每一个孩子公平地接受到优质教育 一位刚刚调到东小的年轻教师正坐在办公室里,准备他的第一堂语文课。他的桌上放着一本现成的教案,这是几天前经过年级教研组讨论刚刚确定下来的备课本,读了一遍之后,这位老师便有些想当然地放下了本子。“备课方案已经很不错了,拿着直接去上课就行了,不用我再去做额外的思考。年级里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我按部就班地跟着人家后面走不就行了。” 然而就是这个老师,在月末的考核中却得了最低分,尤其是“教学设计”那一项,分数几乎为零。询问之后才知道,是因为“完全照搬了大家的共性备课方案”。 “从来没见过哪一所学校对一堂平时课有这么系统的管理条例,也从来没见过哪一所学校对一个普通老师还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这位老师明白了,不能因为自己不是年级里的优秀教师,就可以随随便便地上课。 这是2005年,东小实行“节节课好”实践活动后发生的一个真实的片段。 “办学就是要从小事抓起,不但要把小事做实,还要把它做得高品质。”校长王干武说,“没有质量,我们会有一种负罪感的。” “节节课好”是硚口区教育局提出的口号,这四个字刚刚提出时,曾经让很多学校摸不着头脑。做到节节课都是好课,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但东小人有自己的理解。 硚口区两年一届的“优质课”评比活动,总是全区老师争先恐后一施拳脚的舞台,然而一节“优质课”背后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老师们回忆说:“为了上一节能拿到不错成绩的优质课,老师往往提前三四个月就开始准备,其间要进行不断的研讨、试教,授课老师所在的整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的精力都要被牵扯进去。” 然而这种能够为学校和老师带来无上荣誉的“优质课”,对于许许多多坐在课堂里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呢?一节课被赋予了太多额外的价值的时候,它也就丧失了一节课原有的本质。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并非是让哪一位老师上出一节好课,而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硚口区果断地取消了优质课的评比活动。 然而东小人自己却并没有取消“优质课”,他们的做法是让“优质课”回归。 “所谓优质课回归,就是让优质课回归到课堂,回归到学生,回归到老师本身。让每一堂寻常的课都成为‘优质课’。学校是实实在在教课的地方,不是整天忙于做出那些花里胡哨的课来供人观摩的场所。”一位东小普通的语文老师告诉我们。 坚持校内的均衡,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公平地接受到优质教育,这是东小人实实在在的理念。 然而推进的过程却是艰难的,越是常态的东西就越是难做好。把一节课上好,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能够坚持把每节课都上好,这就不是一个热情的问题,更是一个制度的问题。 一次,王干武去听一个年轻老师的课,课上完了之后,王干武对这位老师的评价很高:“有朝气,有想法,课堂非常活跃。”然而不久之后,却在别的老师口中听到了对他的截然相反的评价:“上课时很凶,学生们都闷着头,连举手回答问题都不敢。” 王干武纳闷了,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老师,却能上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课来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种现象在学校的80后老师中并非个例,“受中国几千年来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再加上本身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观念中自我的意识烙印非常深刻,在课堂上就是一切听教师的,情绪化现象很重。而带着情绪上课,最终吃苦的是孩子们。” 问题找到了,面对“节节课好”,教师们缺乏一种规范,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以及师德教育似乎都无法提供支撑。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干武接触到了一个在企业工作的朋友。聊天中,朋友关于企业管理中的顾客至上、持续改进等理念的介绍引起了王干武的兴趣。学校那些年轻的老师们现在缺少的不正是这种规范化的制度吗?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把这个理念引入到学校,给不恰当的“师道尊严”观念一个冲击,同时也给学校管理一个冲击?王干武向大家提出了这个大胆的想法。 在认真地研究这一套管理系统之后,王干武发现其中有很多理念其实是和教育相通的,比如它强调的‘顾客至上’,正是东小现在很多年轻老师缺少的对于学生、家长的尊重。它的反馈、评价以及不断持续改进的理念,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完善以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大方针是相辅相成的。“尽管有很多方面不适用于教育,但是思路值得借鉴,所以我们要取其中和我们相契合的内容。” “学校又不是企业里的生产车间,我们又不是站在流水线旁边的工人,那玩意儿怎么能放到学校里啊?”王干武不时能听到老师们在私底下的牢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