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办学侧记
2009-08-07  2009年08月07日  来源:人民教育

   来自乡村的小姑娘伊然,一踏进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的校门就感到这个学校很不一般。美丽的校园,绿草茵茵、生机勃勃;整洁的教室,窗明几净、设备齐全;特别是那路间一块块静默无声的格言牌:“做人、做好人、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让她似乎置身在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激励场中,总有一种憧憬和力量升腾出来。两年多的校园生活,伊然对这所学校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在这里她学到的不只是知识,而是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从小喜欢写作的她,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赫然印在校刊——《世纪星》上,她兴奋得跳起来;原来只知道埋头学习的她,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民乐兴趣小组,没花一分钱,就学会了弹琵琶,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了。

   与伊然的感受相似,以前贪玩、不爱学习的男孩田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变得爱学习、会学习了。原来性格很内向的郭露露,在老师同学们的影响下,也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说话出口成章,还担任了学生广播站的站长呢!喜欢唱吕剧的田凤婷,兴趣广泛,不仅积极参加音体美各项活动,担任扬琴队长,而且学习出色,荣获了淄博市“十佳中学生”称号。

   一所学校是如何在来自各方面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使她的学生发生如此大变化的?她的过人之处在哪里?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世纪中学的方方面面。

   算起来,世纪中学建校才不过8年,却吸引了附近十里八乡的孩子,甚至外县的学生也慕名前来就读。作为一所普通的四年制(五四学制)初中校,建校之初她也曾面临过招生的困难,然而在短短的几年内,便让许许多多平民百姓的孩子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魅力,懂得了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他们在这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有特长。

一面镜子一本书

   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发展状况,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走进世纪中学,迎面教学楼上“为学生一生负责”的7个大字夺人眼目,昭示着学校“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

   朴实敦厚的高大权校长,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下决心把世纪中学建成一所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适应社会需求、抛弃传统办学弊端的学校。在第一次全校教师会上,他铿锵有力地亮出开场白:“我们是一所新的学校,不能再办成只能教学生考试的、只为少数人升学服务的学校。”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至今仍深深印在老师们的脑海中。

   全体教师经过深入讨论,大家达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学生是学校服务的对象,不是盛载知识的容器,更不是展现老师教学水平高低和学校借以扬名的工具。

   “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一员,都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学生的素质决定了全民的素质。学校不仅要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对学生的中考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这是世纪中学教师首先应该具有的学生观。于是,培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体魄健壮、知识渊博、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社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办学目标在学校教育者的心中清晰了,并成为学校中每一个人:校长、教师、学生努力奋进的方向。

   学校是塑造人的场所,而塑造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何做起呢?世纪中学认为,摆在他们面前第一位的是必须让学生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高校长说:“我们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打下世纪中学的烙印”,要让“他的道德品行,他为人处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

   刚上初一的孩子十一二岁,正处在品德行为塑造的关键期。此时,老师就是一面镜子。每天清晨,老师们很早来到学校,催促住校生起床,和学生一起跑操早锻炼,打扫校园和教室卫生……一直忙到晚上学生熄灯睡觉之后才离开。老师们用自己的言行、情感和人格力量直接感染影响着学生。学生不会拿扫帚,老师做示范;学生不懂文明礼貌,老师教他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见人会打招呼,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

   学校首席班主任赵金枝老师的独生子身患残疾,为了全身心地关心班上每一个孩子,她毅然把儿子送到外地母亲家,将自己的全部母爱都给了学生。天气冷了,她从家里拿衣服给来不及回家添衣的住校生御寒。学生病了,她连夜带着到医院看病。她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包容学生不经意间犯的小错误,像母亲那样对每个孩子的优点都说得头头是道。

   2006年,赵老师接手的初一新生班,有个住校的女生智力发育迟缓,衣服、头发总是乱糟糟的,语文课一句简单的话,她八遍十遍说不下来,更别说写了。赵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她,从洗脸、穿衣教起。她不会梳头,赵老师就抽空帮她扎一下辫子。学习跟不上则从基础教起,每天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教,别的学生背10个字词,只要求她先记住三五个。日积月累,她的学习也有了进步,各门功课能及格了。

   看到学生的进步,赵老师很欣慰。她说:“跟学生相处时间长了,我感觉收获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彼此的关心。有时可能一句话就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她就像学生们亲密的朋友,带领着班级这个团队互相帮扶、互相督促着往前跑,时不时提醒跑得快的别放松,跑得慢的尽量跟上集体的步伐。

   在世纪中学每个老师都是一本书,一本用自己高尚的言行及精神品质默默地影响学生的书。几年前,小明刚上初四,在建筑队做工的父亲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成高位截瘫,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几亩地,生活捉襟见肘。小明母亲无奈到学校要给儿子办退学。高校长不同意,他对小明母亲说:“不管家里多困难,咱也要让孩子上学。”学校当下决定免了他的学杂费、书费和生活费。班主任悄悄地自掏腰包为他订加餐奶,给他增加营养,其他科任老师也都尽力伸出援手,为他的学习创造各种便利。学校集体的温暖给了小明巨大的动力,最终他以高分考上桓台最好的高中,全校老师都为他高兴。

   这样的例子在世纪中学不胜枚举。其实说起来事情都不大,而世纪中学的老师们总是把这些小事当成大事来做。

   高大权就常说:“学校没有什么大事,都是由一些日常小事组成的,把小事做到位,才能出成效。”每周的升旗仪式,都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每一次班会,都是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的好时机;每年春天的模拟长征,学生徒步来回几十里,更是磨炼了筋骨和意志……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工程的实施者,他们面对的是智力、品行及学习成绩千差万别、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去因材施教,如何依据学生的个性去开发他们的天赋,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将来能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和优秀人才,都得从全面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点滴小事做起,最后才能由小及大,达到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大目标。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