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压力多大,我们都可以快乐而优雅地追求幸福 学校是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共享教育幸福的场所。 对教师来说,幸福不是无忧无虑,不是无所用心。幸福是成长,是身心发展的全过程。 所以,在七中育才,教师们都认同这样的道理:“我们要精彩工作,但更要精彩生活。后者才是教师发展的最后目的。” 如何实现这两个精彩? 七中育才的领导班子提出建设“教师发展学苑”。这是一个教师自主开发、全员参与、自主管理的民间组织。 在这个组织中,教师们自主设计了五个“分苑”。 “教育百草苑”,主要帮助教师提高和扩展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 “教育科研苑”,重在开展学术、科研活动。 “网络空间苑”,既是教师们的虚拟交流平台,也是教师学习网络技能的地方。 “人文艺术苑”,围绕阅读、书法、音乐等鉴赏活动,让教师关注人文艺术,让教师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 “阳光生活苑”,组织教师开展文体活动,增强教师的身心健康。 五个分苑的“苑长”,都是通过自荐和推荐选出来的一线教师。每学期初,教师发展学苑为教师提供本期的活动菜单,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参与内容和参与方式。 教师发展学苑采用学分制,对教师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不同类型的教师需要完成的学分各不相同。 2007年7月,教师发展学苑正式运转。受邀出席的张军,以一贯的感性姿态,寄语教师发展学苑: “我们追求的应是‘人的教育’,而不是‘书本的教育’。我们期盼,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有着丰富学科知识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有着丰厚人文内涵,一个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一个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灵动的教师;是一个能通过自己优良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的教育者。” 因此,教育发展学苑“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业务状态,更要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 梁娟,一位“拼命三郎式”的教师。说起她的业务,七中育才没有人不伸大拇指的。可就是这么一位三十刚出头的女老师,从不注重穿着打扮,脸上也少有笑容。 一次,阳光生活苑请来形象设计师,教大家一些扮靓的招数。一头扎在工作中的梁娟,被同事硬拉着去学习。 几天后,张军刚走进校门。一位教师就跑过来,表情神秘:“张校长,你知道吗?梁娟正在画眉毛。” 这可是稀罕事! 张军拉着老师,悄悄走到办公室,透过门缝一看,乐了:一位老师正帮助梁娟修眉、画眉呢。 “不要把它看作无关全局的小细节,这其实是教师的精神状态问题。”张军解释说,“教师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会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的。” 为这,七中育才的领导班子一再强调,要解放学生,首先要解放教师。所以,不管工作压力有多大,教师都要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灵动起来,都要学会快乐而优雅地追求幸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避免职业倦怠,才能获得精神和心灵上的解放。 即便是业务方面的培训,由于教师发展学苑的活动全部由教师设计,少了行政强制,多了主动参与;少了枯燥乏味,多了贴近生活,产生的效果也比过去好得多。 07年下半年,一些教师提出,学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教案书写不够规范,甚至有表述不准确、不严谨的问题。于是,负责教学技能的教育百草苑,请来教务处的丁主任,打算专门对青年教师开一次讲座。 讲座举办前,组织活动的老师在校园里贴出海报,说明年轻教师必须参加,其他教师欢迎参加。 活动定在星期二的晚上,组织者琢磨着:这个讲座比较枯燥,又是在下班以后进行,参加的人不会太多。于是,就只准备了30多份资料。 没想到,晚上6点,就有教师陆续到了会议室。7点,讲座正式开始,会议室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参加人数达到了八十多人,许多还是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 长达70分钟的讲座中,老师们一直都很认真,记笔记,提问题。 讲座后,一位老师找到组织者:“今天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和一群勤奋的友人上晚自习”,这种感觉“很充实,也很温暖”。 四川老师说普通话,是一个不太好过的关。于是,教育百草苑的老师们想出了“普通话比赛”的点子。 说是比赛,其实就是一台小型晚会。集体朗诵、电影配音、说绕口令……准备参赛的过程,就是学习普通话的过程。 比赛结束,网络空间苑的老师把拍下的影像和照片,上传到网络上,顺便也就学学这方面的知识。 此时,七中育才教师的专业提升,回归到了丰富的生活常态中。教师的培训,巧妙地成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再是他们额外的工作和负担。 正因为此,很多教师即使修够了学分,也仍然积极参加教师发展学苑组织的各种活动;“育人”先“育己”也成为了七中育才教师的自觉追求。对他们来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再是乏味的教条,而是渗透到每个七中育才人血液里的因子,切切实实地改变着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