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评价原则下,实际操作中,A层的学生也会因考试不过关而参加补考,不过,他们的补考层面高于另两个层次的学生。这样的评价标准,有更强的针对性,也有更大的推动力。 在赤壁一中人看来,每位学生都是一块有用的矿石,只不过他们“质地不同”。 如何才能让每块矿石都能炼成一块好“钢”?分层教学,就是把不同质地的矿石冶炼成“好钢”的高明技术。 除了分层教学,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赤壁一中还采取了多种方法:调整课程设置,缩减高考科目节次,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自习的节次;改革考试模式,打破年级以往自行组织考试的惯例,改为由教务处全程统一协调,具体组织,增加考试信度,提高考试效率…… 如今,尊重学生差异的做法与坚持,在赤壁一中开出了绚丽的花朵:从2002年开始,连续六年,学校的高考成绩都在咸宁市名列前茅。 管理需要大境界 对学生来说,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生活的地方。如何给学生在三年的成长关键期中,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这,对学校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每天早上五点多,天还没亮,校长刘国雄就出现在校园里;夜里11点,看着学生寝室里的灯熄了,刘国雄才踏着校园里钟楼的钟声回到家——作为一位有着4000多名学生的高中校长,他承受着常人想象不到的压力。 记得刚上任时,学生就“毫不留情”地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 当时,由于条件有限,只能容纳500多人就餐的学生食堂,却同时接纳了近2000名学生就餐,管理秩序相当混乱;加上饭菜分量少,学生们怨声沸腾。不少学生私下里递纸条,酝酿集体“罢吃”。 情况反映到学校领导那里,学校迅速采取措施,把这次“罢吃事件”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这件事,给了刘国雄很深的触动:学校的管理,关键要看细节到不到位;要以学生满意不满意为标准,而不是凭领导的主观评判;管理不是耍权威,是要为师生提供贴心到位的服务。 2003年,一座能容纳4000人同时就餐的标准化、现代化的学生新餐厅拔地而起。短短的几年间,校园生活设施不断改善。走进现在的赤壁一中,学生公寓、洗浴中心、理发店、洗衣房、邮政所、医疗诊所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全天候开放,就像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区。 “罢吃”事件解决了,但刘国雄心里还是放不下:“学校管理有不同的境界。是事先准备?还是事后解决?” 后者是常态,前者是只有用“心”才能达到的大境界。从那以后,刘国雄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校长信箱”,翻阅师生的信件,详细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怨——这并不是什么创新,但正像刘国雄的口头禅所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更不简单”。 一天,刘国雄打开“校长信箱”,一封学生来信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名学生在信中抱怨:“教室里总是烟雾腾腾,校园花坛里的烟蒂怎么也扫不干净。” 是啊,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没有一流的管理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怎么行?刘国雄决心开展“禁烟运动”,引导全校教职员工向传统陋习挑战。 第二天,校园里贴出了“禁烟告示”,明确规定教师不得在办公室和教室里抽烟,并逐步在整个校园禁烟,打造“无烟学校”。凡发现有教师违反规定的,一律罚款50元。 此令一出,全校哗然。 刘国雄不抽烟、不饮酒、不打牌,最大的爱好就是与师生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在他看来,校长的任务是管理好制度,而不只是管理好教师。校长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是管理好制度的根本方法。 即使这样,少数“顽固派烟民”仍然存在着抵触情绪,甚至不惜挨罚。从“校长信箱”里了解到这部分教师的心理后,刘国雄及时改进了工作,在每栋教学楼和办公楼都设立了专门的“吸烟室”——毕竟,制度要贯彻落实下去,需要校长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 有时候,教师开玩笑:刘校长,你也太细心了。 可刘国雄说,“没有对细节的关注,哪有教育与管理的完善和圆满”?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了校长,他仍然坚持听课,粗略一算,去年听课就多达100多节;在学校的电话号码本上,他要求把办公室和门卫的排在最前面,然后按处室和学科顺序排列,校长的电话号码就放在数学组里;平时开会,他总是举行“圆桌会议”,走到教师中间,与他们平起平坐,探讨工作得失;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让教师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户型”,可他至今仍住在70多平米一套的旧楼里,妻子抱怨他:“你这个校长还不如一名普通教师!” 如今,在刘国雄的带领下,赤壁一中即将走过百年岁月。 但他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常对教师说,教育是一项“遗憾的艺术”,不管你做得多“完美”,都会留下许多“美丽的缺憾”;教育也是一项“时间到了而事完结不了的工作”,对教育,我们必须投入全部的身心——因为,“让每一个学生成功,让每一个家庭幸福”,应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