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有缺点的人走在校园里,天不会塌下来” 每个新单元开始的第一节课,是汪云帆老师最喜欢上的一节课,也是学生们最期待的一节课。 尽管在这节课上,将有不少于40个新单词,等待着学生去初步掌握。 如此艰巨的任务,却每每在谈笑之间,轻松完成。 “之所以感到轻松,是因为完全由我发挥。怎样讲,引入什么内容,完全从我的意愿出发。”汪云帆说。 2005年,她从德国留学回来,舍弃了众多选择,来到杭州二中担任英语教师。凭借着对欧洲历史及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她采取了迥异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她把每个单元所有的新单词集中起来,用一节课时间讲授。对每个新单词,她几乎都能讲上一段故事。有的单词本身就有历史色彩,如“血腥玛丽”(Bloody Mary),她会从英国两代女王的故事讲起。有的单词可以从构词法的角度来讲,这个词是从德文过来的,那个词是从法文过来的,是怎样演变的;还有的单词,她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用途,这个词可以用于点菜,那个词可以用于问路…… 一节课下来,即使学生没有完全记住这些新单词,也会对老师的生动讲解留下深刻印象。随着后面讲课文时的不断重复,记忆会不断强化,直至牢牢记住。 这样的课,对师生双方而言,都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同样是年轻教师,教数学的蔡小雄老师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他通常不上新课,而是直接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教学节奏。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他就不再讲了;学生掌握不了的,他才着重讲解。 “不能培养学生依赖老师,要培养他们自学。有的学生,让他自己走,他会走得更快、更好。对于落后的学生,需要单独指点。”蔡小雄说。他在课堂上讲得很少,而且3年多没给学生布置过作业了,学生照样学得很好。 很多到杭州二中参观学习的人都禁不住慨叹:这里每节课只有40分钟,还不能补课,而学生却那么出色,就是因为老师们手里掌握着“绝招”啊! 问题在于,为什么那么多教师、包括年轻教师,都能有一手驾驭课堂的“绝招”呢? 现象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本质。 对此,叶翠微校长的解释只有一句话:在杭州二中,老师们拥有自己的精神自由和职业尊严。他说:“校园是人的校园。人要有自由和尊严,他才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才能乐于做他的工作。” 2000年,杭州二中从老城区迁到郊区,由于路远,许多老师上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增加了一两个小时。有些老师就在没有课的时候迟到一点,或早点回去。有人向叶翠微建议:买一个打卡机放在校门口,谁何时来、何时走就能一目了然。 这个建议被叶翠微当场否决,他说:“打卡机实行的是工业文明下把人当作物的管理,而不是对人的管理。” “当一个老师带着紧张的情绪走进课堂,他还能灵动吗?还能平和吗?还能有愉悦的情感吗?要让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他最民主、最平和、最能让学生接受的一面,就必须让他平静下来,放松下来。” “让一个有缺点的人走在校园里,天不会塌下来。”叶翠微说,如果一个学校的老师被管得战战兢兢,生活得不够优雅、从容,这个学校就没有足够的魅力。在他看来,小节问题不是老师们的核心形态,他们的核心形态只表现在课堂上,只要他有独特的方式让学生喜欢,有深厚的学识让学生佩服,那就足够了。 像很多校长一样,叶翠微也喜欢听课。不过老师们都知道,在课堂上出点小错,甚至出点结巴、卡壳之类的洋相,校长是不会在乎的。他唯一在乎的是,教师是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使学生的认知状态、心智状态发生了真实的变化。 “我永远只看主流。”叶翠微说。 校长的大度和大气,让老师们有安全感,更让老师们感受到自由的愉悦。他们想说就说,想干就干,自信从容,神采飞扬。 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在同一个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下,学校没有统一的进度要求,也没有硬性的篇目要求,老师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毕竟,对于美的欣赏,每个人的理解都各不相同。”语文教师陈婕说。 普希金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在新教材中不是必修课文,可陈婕却坚持,一定要给学生上好这节课。“如果学生在这里见不到普希金,他可能再也见不到普希金了!” 课上得很投入,也很成功。陈婕在课堂上流了泪,许多学生也流了泪。 有人可能会说:高考的时候,泪水是没有用的,不会加分的呀。可陈婕却认为,学习语文不是用来考试的,考试的东西学生很快就忘记了,但灵魂的触动会让他一辈子记住。 “对这样的课,我们校长一定不会说:喂,这个考试用不上!正相反,他一定会为我鼓掌。在课堂上我们是完全自由的,包括选择的自由,也包括创造的自由。” 不要低估了自由的价值。杭州二中众多个性鲜明的教师,众多闪烁着灵动与智慧之光的课堂,皆源于此。 “不仅要有一等的人品和一等的学习能力,更要有一等的体魄” 今年2月1日,杭州迎来了一场多年未遇的漫天飞雪。那一天,也是杭城中小学生正式开始放寒假的日子。 在杭州二中的休业式上,校长叶翠微对学生们说:“父母为你们准备的年夜饭,肯定是非常丰盛的。但是我还希望你们能好好享用一顿运动大餐,在雪天里打几场雪仗、走几回远路,挑战自己的体能!” “特别是男生,我希望你们要有男子汉气概,要有狂野的生命力!” 话音未落,就被淹没在一片如雷的掌声与欢呼中。 对于体育的重视,让叶翠微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人。 “我们为什么办学校?不是为了获得荣誉,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经过3年的高中生活,不能给学生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就失掉了办学的终极目的,是最大的本末倒置。” 他常向老师们谈起,几年前他去美国考察,发现费城附近一所规模不大的中学,竟拥有两个足球场、两个美式橄榄球场、一个体育馆以及大量的篮球场。教学楼被这些气势宏大的体育场馆包围在中间,成为一座孤岛。 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叶翠微带来心灵的震撼。他说,学校设施背后,是西方人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充分尊重,这非常值得学习。 对学生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叶翠微一贯的主张。每当新一届学生入学,看到一些孩子戴着厚厚的眼镜,或者因为缺乏锻炼而过于瘦弱,叶翠微会感到心里隐隐作痛。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孩子?要看重学习,更要看重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一等的人品和一等的学习能力,更要有一等的体魄。” 在杭州二中,体育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上。 数年之前,杭州二中的体育课教学就已经实行大班小课制,设立了篮球、排球、足球等专项班,着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会玩了,才能喜欢玩。每天下午4点到6点,学校一律不安排课,让学生们在沸腾的球场上度过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学校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篮球联赛,那是校园里一场盛大的节日。每个班级要选出12名正式队员,还有各具特色的拉拉队,每次比赛几乎都是“倾巢出动”。先是淘汰赛,再进行单循环赛,激烈的比赛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最后的冠军杯,由叶翠微校长亲自颁发到获奖者手中。 作为班级的巨大荣耀,那个奖杯总是被放在班里最显眼的地方。 而在每年的秋天,学校还要举行足球联赛和排球联赛,加上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的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各类比赛,校园里一年到头赛事不断。 即使到高三备考阶段,学生的运动量也没有减少,每周反而还要再增加两节活动课。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忆母校时,最怀念的还是体育课和体育活动。 学生运动量上去了,体质得到普遍增强。在去年的杭州市高中排球联赛上,杭州二中排球队虽然没有一个特长生,却拿到了冠军。在一些足球、篮球、健美操比赛中,他们也稳居前列。 不仅是学生,对老师们,叶翠微也提出:健康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学校专门拨出一笔“教师健康资金”,“老师出汗,学校埋单”。 每天上午10点,行政办公楼一声铃响,校领导带头,老师们不论男女老少一起涌向体育馆,握起球拍,转动身躯,像是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老师们成立的登山、篮球、羽毛球、太极拳、钓鱼等俱乐部,各拥有一批“铁杆”成员,每逢周末、节假日,活动开展得十分红火。到期末,学校还要在教师中评选出“锻炼之星”,予以奖励。 叶翠微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是一所让师生回归健康和快乐的“本色学校”,而不是对学生考试成绩洋洋得意的“功利学校”。这样一所学校,需要“校长真心爱教师,教师真心爱学生”,真正以师生的健康快乐、持续发展为办学目标。 在杭州二中的校园里,我们看到了这一理念的生动演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