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傅国亮:认识了什么 改变了什么
2010-11-06  2010年11月06日  来源:人民教育

  认识了什么 改变了什么

  《人民教育》总编辑 傅国亮

  一本杂志的魅力是什么?是它的“思想”。因此,我们的核心办刊理念是:办一本具有思想魅力的杂志。

  一本杂志的价值是什么?是它的“作用”,即它认识了什么,和它改变了什么。这是我们衡量杂志的价值的尺度。

  我们的价值理念,源自国际管理学之父、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1950年元旦,年轻的德鲁克去探望他的老师——奥地利管理学家熊彼得。那时老师已经重病在身,就在病床上对他说:德鲁克,到了我这个年龄才知道仅仅凭借书籍和理论想流芳百世,是远远不够的,除非你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这些书籍和理论没有任何重大价值。

  几天之后,他的老师去世。德鲁克在谈到这次谈话时说,这次谈话影响了他的一生。因为这次谈话给了他一个衡量自己成就的尺度,就是在评价历史上的一个事件时,最重要的是要看它改变了什么,看它是不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由此,我找到了评价自己工作的尺度。怎么评价杂志呢?我在人民教育编辑部的编前会上说,新课程改革要改变什么呢?我认为,新课程改革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但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是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人民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它必须发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媒体作用,否则,这本《人民教育》毫无意义。

  我们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2002年本刊记者程淑华、余慧娟、赖配根采写的“课程专家就教师关心的问题答本刊记者问”系列报道,“认识了什么”呢?认识了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的真谛,如指出“合作学习”不在形式(小组),而在本质。如果认识和掌握“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学会尊重别人、倾听别人,一个人的学习也可以是“合作学习”。如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我们引领了三点新的“认识”:一是要由只关注“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二是要由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思维发展”,即教学不是“教了学生什么”,而是“发展了学生什么”。三是要由“无效教学”转变为“有效教学”。杂志传播的新认识,深刻地改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

  我们“改变了什么”?作为媒体,没有行政管理和决策的职能。因此,我们的“改变”立足于舆论导向,“影响”和“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作为媒体人,不仅需要新闻专业的见解,而且需要具有关于宣传对象——“教育”的走势的判断力和发展路径的专业见解。善于察觉和捕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性、前瞻性的事件、动向,及时、准确、大胆地予以“放大”和“倡导”,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期望媒体人的“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如,《人民教育》2002年第3期发表李振村、梁伟国采写的长篇通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并发表评论《寿光的发展观》指出:基础教育今后要有新的发展观,要走均衡发展之路。之后,2003年、2004年《人民教育》策划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追求教育公平”的报道和文章。200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政府决策。义务教育由重点中小学的重点发展转变为追求均衡发展。再如,《人民教育》的2月合刊于2009年、2010年连续推出“特色学校”建设专辑,推动着基础教育发展由“千校一面”的发展转变为“特色发展”。

  《人民教育》创刊60年之际,我们回顾本刊60年的报道中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和人物,可以看到这本刊物如何影响着几代教育人的“认识”和“行为”方式,与共和国的教育事业风雨同行。

  今后,我们仍将秉承“认识了什么”和“改变了什么”的价值尺度,用“思想”的阳光照亮《人民教育》前行的道路!(原载《人民教育》2010年第9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