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活动——读《为思维而教》
2010-03-24  2010年03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活动

——读《为思维而教》

  ● 曹丽

  “雪融化之后是什么?”对每一个成年人而言,这几乎是一个不用任何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当这个问题出现在天真活泼的小学生面前时,曾经出现过一个完全出人意料的答案,“雪融化之后是——春天”!这真是一个富有个性、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的答案。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这样的回答因与标准答案不一致,而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否定。

  在我们的教育中,教师掌握着对与错的准则,标准答案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学生则在日复一日的重重束缚下渐渐收起了想象的翅膀,不再有自己的思考和思维。于是课堂上,“雪融化之后是什么?”正确的答案也就只有一个。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将孩子活跃、灵动的思维强行压制到固定的模具当中,从而形成服从权威的思维定式,从此不敢思考,不愿思考,问题意识也随之缺失。而学生失去了问题意识,就很难再焕发出想要探究的内心状态。那么,纵然有再多的苹果落地,也不会引发万有引力的联想;再司空见惯的茶壶煮水,也无法产生蒸汽动力的念头。正所谓无磐石阻遏,如何成激流。

  当然,并非教师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有关中国教育创造力匮乏的诘问早已成为人尽皆知的顽症。几乎所有教师都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并不断地进行探索。然而,由于教师对思维教学和创造力培养的问题往往停留在一种感性、经验的状态,因此难以站在整体、科学的层面来系统地认识和理性地思维,进而找到相应的实践性的有效策略。他们常常困惑于如何改善自己的思维?如何教会学生思维?如何让提高教育的创新价值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并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上?

  令人欣喜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郅庭瑾博士的新作《为思维而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为思维而教》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教会学生思维》一书的修订版。在《教会学生思维》出版发行的几年中,得到了许多一线教师的好评和认可,不少教师通过信件、邮件、面谈等方式与作者取得联系,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和深入探讨。同时,作者在深入中小学课堂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对前人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思维教学策略,也为教育理论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

  修订后的《为思维而教》在前一版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实践领域的变革,以及有关思维教学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为读者描绘和提供了一幅更为明晰、更具借鉴意义的思维教学图景。新书改变了原书的框架体系,增删修订的范围多达十几万字。全书本着“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活动”这一理念,从知识与智慧的差异着手,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不同角度诠释了对思维的认识,肯定了思维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思维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以及教师角色和态度的转变等相关策略。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又有切实可行的实践分析,为教师全面认识思维教学、科学掌握思维教学的方法、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体而言,《为思维而教》带给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观念上的启示。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受其内在心智模式的影响,这种影响难以分辨,却是根深蒂固的。正如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教授所言:“虽然人们的行为未必总是与他们所拥护的理论一致,但他们的行为必定与其所使用的理论(心智模式)一致。”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长期的教学经验和应试的教育环境促使教师的心智模式仍旧停留在为知识而教的阶段,尽管他们并不否认教会学生思维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当中,真正的思维教学从来都没有实现过。

  《为思维而教》为教师认识并打破固有的心智模式提供了契机。作者在详细论述了思维与知识的关系后,指明走出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之争的路径并非要采用非此即彼的办法,知识的掌握与思维的发展同等重要且并不矛盾,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另外,在作者看来,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所有要素中是第一位的。倘若把活生生的课堂主体让位给客体的、没有生命的课堂规则、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是有失道德和伦理规范的。因此,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必须首先意识到自己习惯性思维和内隐价值观对课堂的影响,进而改变自身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和态度,才能为教会学生思维打下基础。

  第二,方法上的探索。在课堂教学当中,科学地掌握思维教学的方法比认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更为关键。作者认为,每一门学科课程,都可以通过一种恰当的方法和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同类型思维能力性质上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科所发展的思维能力也不尽相同。比如:语文课可以通过对听说读写的科学设计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数学课则可以围绕问题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等等。当然,每一门学科并不是只能单独发展一种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智力迁移。

  除了在学科当中渗透思维教学,单独的思维课程的开设也是必要的。作者指出,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仅仅在学科渗透思维教学或是单独进行思维训练都是不够的。只有构建一个两种课程共存的课程体系,实现两种课程的整合与互补,才能达到最终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

  教学当中充满着智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策略是不存在的,合理的思维教学方法需要在他人的指点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为思维而教》也正是扮演了他人的角色,为教师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水平提供了帮助。

  我们深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授人以鱼”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当教育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个体充满智慧的活动,他们会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鼓励学生大胆的求异思维,会欣喜地企盼“雪融化之后是——”无数精彩的答案。

  (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1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