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深还要枝繁叶茂 我国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前苏联“文学分析法”的影响,注重内容的分析讲解,忽略语言文字的学习训练,为此上世纪90年代小语界提出了“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观点,但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却是模糊和抽象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了,初期出现了“人文强化,语文弱化”的极端现象,不久,小语界又因之提出了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语文的本色是什么?如何才能回归本色?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就小学阶段来说,语文的本色就是要把教学的主要工作放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上,而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就必须按照汉字汉语的规律,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字理的学习。那对于词语的学习又当如何进行呢? 当下最流行的词语教学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或“查字典选择义项”,这样的理解常常是猜测性的。词语特别是现代的合成性的词语,其语素是由字构成的,对词语的理解能不顾及字理吗?我思考着,又开始进行依据字理析解词语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和探究,我总结出词语解释应“先字理析词找出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义”的基本策略,提出了“字理析词”的概念。例如上《秋天的雨》一课,课文说秋天的景色是“五彩缤纷”的,就可先把该词分解为“五彩”和“缤纷”,“五彩”是一种概数,表示色彩之多,“彩”字的“彡”就是表示多种色彩或花纹的意思;而“缤纷”是什么意思呢?通过画图和字理析解,让学生知道“缤纷”用“纟”表意是因为该词原指旗帜后面缀连的飘带,古代叫“旗游”,风一吹飘带就会游动飘拂,所以“缤纷”这个词语就具有一种“动感”。通过字理析词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本义后,再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描写植物叶子和果实颜色的“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以及描写其动态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频频点头”等语词,这样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还具有一种动态的美感,因此文中具有动态美的“五彩缤纷”是不能用仅含静态美的“五颜六色”来置换的。通过字理找出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义,以此相互验证和诠释,学生就能比较准确地理解“五彩缤纷”的词义,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字理识字扩展到字理析词,再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其上位概念,便是字理教学。依据字理教学能引发学生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由衷地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其实质也就是字理教育。 实践证明,识字教学要以字理为根,根扎得深,词句文意的理解也才会枝繁叶茂。10余年来,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先后进行了“字理识字——字理析词——字理教学——字理教育”的研究并已具成效。我依据研究成果所撰写的《依据字理析解词语》一文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杂志上。去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在北京举办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上,我应邀在会上作了《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谈谈如何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专题报告,发言结束后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反响。 用著述传播汉字文化 一般来说,中小学教师文字学基础比较薄弱,教学中机械、少“理”。为了留住汉字文化的根,使更多的人真正地认识汉字和了解汉字,我萌生了编写一本适合一线教师使用的文字学工具书的念头。 要形成一本有别于前人的新书绝非易事,特别是部分汉字的形义异说歧出,纷繁复杂,加之汉字的演化和简化,相当部分的字已难以按其字源义来析解字理了,因此如何在字源义的基础上从现代生活的实用性出发,对演化字和简化字进行合乎理据的解释,从而让小学生形象地识记汉字,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是当今字理教学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难度之大可以想见。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动笔,蜗居斗室,焚膏继晷,个中甘苦,我心深知。 一晚,我灯下奋笔正酣,妻子因眼患炎症叫我拿眼药水帮她点滴,不料因脑子仍沉浸在汉字的世界里,竟糊里糊涂地拿起一瓶用于皮肤的药水给她滴进眼去,顿时她刺痛难受,好在及时到医院冲洗治疗,否则就酿成大祸了。为此我愧疚了很久。 这些年,我多次到外地出差,火车上甚至飞机上,我也会不停地思考、斟酌;白天学习开会,晚上他人散步或娱乐时,我则在房间笔耕不辍。就这样,秋去冬来,寒来暑往,六易其稿,历时15年,40余万字的《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一书才于2003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析解了3500个常用汉字,每字均先指出其造字方法,字源含义,在教学中可以怎样解说,特别是对演化字和简化字均作了便于学生识记的新解,每字还配以一首形义结合的字谜歌谣或顺口溜。可以说,这是一本新的《说文解字》。至今,我已编著出版了20本各类的论著、教材,而《字理手册》是我劳心耗时最多的一本书,也是我敝帚自珍,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