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为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准备了理论基础,那么指导、引领学校进行文化建设则是实施文化管理策略的关键。在课题研究及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有目的地选取了27所学校作为文化建设的试点学校,进行探索。这27所学校富有个性的文化建设路径以及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学校文化,为在更大范围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方法论。同时,通过对这些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的分析,我们总结出学校文化建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在继承与发展中,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每个学校都有文化,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系统。尤其是有一定办学历史的学校,应该在继承中整合原有的学校文化,深入挖掘和发现学校特有的历史和传统,以发展的眼光融入时代元素,提炼、生成、培植新的文化增长点。 比如,张家港后塍高级中学是一所有7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新时期遇到了时代发展、课程改革的挑战,为寻求发展的生长点,学校扛起了文化管理的大旗,立足学校传统的“崇真”精神,引入学校识别系统,打造整体的崇真文化。在崇真文化的浸润下,师生行为表现为具有共同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的、普遍的、长期的、稳定的、带有学校特色的行为,并渗透到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文化场得到加强,学校文化力不断得到提升。 立足学校自身特点,形成学校文化发展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学校传统特点、切合实际、顺应时代发展的文化建设框架,后塍高中因此成功地进行了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实践。 2. 从教育的本源上塑造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构的最终目的是转化成教育的力量,实施学校文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以最适宜的“气候”来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校文化必须与教育有机融合。以教育的本真为核心塑造学校文化,这种文化管理的实践必定是高境界的。 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提炼了“原色教育”理念,以“回归本真,放飞梦想,发展幼儿的心灵原色;传递文明,开启心智,成就孩子的快乐童年”为办园方向;在幼儿层面上,提出了“培养快乐、灵动、幻想、执著、向上的阳光儿童”育人目标;在教师层面上,对原有的管理行为、教育行为进行修整和规范,确定了“圆融管理”的思想,形成了共同的愿景,“幼儿梦想缤纷,教师人生幸福,原色文化鲜明的现代实验幼儿园。”幼儿园的核心理念就犹如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零碎的文化元素贯通串联,形成了实验幼儿园特有的原色文化系统。 3. 整合社区资源,建设社区的学校文化高地。 学校是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相互影响。充分利用优秀的社区资源,整合融入教育元素,打造成特有的学校文化,那么这种文化不仅会成为优秀的学校教育文化,也必然成为社区文化中的一块高地。 张家港市大新幼儿园位于全国著名的五金之乡,该园管理者借五金的社区资源,倡导环境与课程的有机融合,让环境为教育说话,如发挥想象力的“科技五金长廊”、提高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名企广告长廊”、培养劳动习惯的“五金探索屋”,成为学校文化的亮丽风景。 出台学校文化管理行动纲领,为整体实施学校文化管理提供标准。 在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充分的论证,研究制定了《张家港市学校文化建设考核细则》,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方法参考。2009年10月,张家港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下发〈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范围内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