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幸福为本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幸福为本

  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目标,也有社会价值取向的目标。从尊重儿童人性出发,教育在培养社会人才时,也应关注孩子个体的幸福;在为孩子未来着想时,也应关注今天的幸福体验。只有作为个体的人得以幸福,由个体构成的群体才会幸福,教育的社会属性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而社会属性目标,也只有置于“对人的幸福观照中”才有意义。教育为了什么?为了学生发展。学生发展又是为了什么?为了学生幸福。“幸福为本”应该成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

  幸福为本,要基于儿童的体验和感受

  孩子的幸福感与成人是不同的。成人常犯的错误是,总以自己的幸福标准去施加孩子以爱。一些人回想过去生活艰难,就认为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幸福;一些人回想过去没有得到更多关心,就对孩子百般溺爱。可实际情况是,孩子感受不到幸福。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幸福感受。在“放牛听书”的年代,孩子能读书是幸福;而当学业负担长期过重、睡眠长期不足时,也许读书就变成苦难。成人总是埋怨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实际上不是孩子不好,而恰恰是成人应该反思。

  孩子特别喜欢玩水、玩沙,有时玩得满头大汗还乐此不疲;孩子特别喜欢小动物,小猫、小狗一点表情都能引起情绪体验……这些能让孩子产生无可替代的幸福体验。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孩子们非常喜欢读,我于是也找来一读,感触良多。成人往往认为装潢一新的教室最美,而巴学园的小豆豆却更喜欢旧车厢组成的“列车教室”;如果有孩子爬到树上来,成人往往会批评,而小豆豆将爬树的体验视为莫大幸福。如果以成人的标准去分析,往往把孩子的幸福体验看成是低境界的,这容易产生教育的错误。

  我们学校努力从孩子的视角建设校园。学校里建有小型动物园,养些小兔子等小动物;柏树迷宫,吸引好冒险的孩子在里边钻来钻去;字母公园、诗词小路,是学生喜欢玩乐的地方。学校辟有劳动基地,四五年级每班分到一片种植园,可种丝瓜、青菜、茄子等;学生种的植物长势好,孩子们欢笑;长得不好,他们有时会暗自神伤。学校还有“校园十大景区”。童话世界景区,有白雪公主、小矮人的雕塑;科学乐园景区,努力营造科学氛围;劳动基地也叫春华秋实景区;学海无涯景区,有《论语》石刻、勤学典故石刻……每个景区一个主题。我们自己创编的校歌努力体现儿童化、生活化,第一段:“美丽的瑞安安阳实小/小鸟儿欢乐歌唱/阳光洒满童话世界/绿树环绕科学乐园/春华秋实禾苗茁壮/红领巾在胸前飘扬”,与校园景区相呼应;第二段写“我们就是祖国花朵/幸福在心中荡漾”;第三段写“我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我们还创编了校园集体舞,以校歌为旋律,学生一边唱校歌,一边在“十大景区”跳集体舞,校园里洋溢着幸福。

  体验幸福,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优秀教师总能把握住教育的细节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幸福体验。我校周丽蓉老师上课时发现一个学生拉了肚子,就布置其他学生做作业而悄悄地带该生到寄宿部洗干净。该生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感受,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周老师带给他的幸福体验。张丽娜老师班的一位学生读二年级时遭遇不幸,病重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他。细心的孩子们课余闲谈总是避开“爸爸”话题,原本接送上下学的爸爸大部分换成了妈妈。张老师通过引导,强化了班级中这种关爱和被关爱的氛围。该生父亲去世当然是悲伤的事,而在父亲去世后感受全班同学的爱,幸福感也许会终身难忘;同时,在关爱他人而形成的幸福场里,每一个学生都会深深感受到幸福。

  幸福为本,要基于儿童的成长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值得教育者参考。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还不强烈,教育者应着重关注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

  学生的生理需要以吃喝拉撒需要为重点。这些生理需要的满足,不一定能使人产生幸福感,而一旦缺乏,将使人产生痛苦感。孩子口渴了得喝水,这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学校应该想方设法提供饮用水。厕所也是学校的重要设施,如果设计不合理,学生上厕所都要排队,将会给学生带来痛苦体验。低段学生在课间喜欢玩,等上课时突然要上厕所,这时教师应该首先同意学生上厕所,再另找机会对该生进行习惯教育。学生穿校服好处很多,可限于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的收费政策,一般学校无法要求学生按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定制校服。如果在寒冷的冬天还要求学生穿单薄的秋装,为了外在的学校形象而忽视学生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就显得缺乏人性。

  安全需要也是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在一所安全的校园里,学生不一定体会得到幸福,可如果校园内常常产生安全问题,则会使学生产生恐惧感。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这不只是保护学生身体免受伤害,更是保证学生拥有幸福感的基础工作。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