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指标到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0-03-24  2010年03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 杨勇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如何既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生源,又能发挥考试的正导向作用,促进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这是现阶段基础教育领域应该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河北省抓住中考这一关键环节,加大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力度,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一、以招生考试改革作为均衡发展“突破口”。

  河北省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2001年,河北省鹿泉市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新课程。2004年,鹿泉市有了第一届课改的初中毕业生。在制定2004年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方案时,省教育厅提出:要拿出一部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向薄弱初中校倾斜。但并没有提出具体比例。

  2005年3月,河北省委召开六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教育问题。河北省委认为,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并指出制约河北发展的“短板”是科技和教育的落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发展教育,要把教育的工作重心下移,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在全会通过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为贯彻河北省委、省政府这一决定,我们决定加大中考和高中招生改革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明确提出,要把普通高中40%的公助生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各初中,降分录取,初中生的毕业考试由学校命题并组织实施。这一年,河北省有课改初中毕业生的县(市、区)达到13个,全部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进行了普通高中招生改革。

  从实践看,这项改革效果是不错的。改革之初,我们最大的担心是,这些指标分配生能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他们能不能跟上高中学校的教学?为总结经验,我们召开了初中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座谈会,参与试点的13个县(市、区)都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招收指标分配生的高中校长反映,在经过两个月的适应后,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非课改毕业生相比,处于同等甚至略高水平——他们的学习潜力很大,后劲很足。

  为什么要“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来适应呢?因为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的知识与非课改高中教材要求的知识存在不衔接情况,有些知识需要进行“补课”。另外,课改毕业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要更积极、主动……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期。

  2006年,河北省有课改初中毕业生的县(市、区)达到68个。这一年,我们加大了指标分配力度,提高到50%。在分指标的高中学校资格上,我们要求必须是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都是优质教育资源,是家长和社会认可的热门学校;升入这些学校的学生越多,初中学校的声望就越高,生源也就越稳定。在这一年的方案中,我们还明确提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分为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两部分,正式确立了“两考分离”的指导方针。

  2007年,河北全省172个县(市、区)的所有初中毕业生都成为课改实验区学生。考虑到当年首次进行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改革的县有104个,涉及面大,如果指标分配比例过大,学校和社会较难接受,操作风险太大。因此,为确保这项改革顺利推进,我们提出2007年全省公助生分配比例仍然是50%。从实际执行结果看,所有市都进行了这项改革。衡水、沧州两市还将所有公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全部分配给各初中学校。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河北省的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改革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内容:

  ——分指标。即要求公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拿出一部分公助生招生指标,以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或者在校在籍应届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依据,均衡分配到辖区内各初中学校,降分录取。2007年以前,降分幅度由各县(市)确定,设区市市区由市确定。由于降分幅度决定着指标生生源质量和录取情况的好坏,所以从2008年开始,省教育厅对降分幅度作了统一规定,即各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公助生录取指标分配生原则上低于公助生录取分数线50分,分配比例也提高到60%。

  录取时,先录取统招生,再录取分配生。如果某初中在降分后仍完不成分配生录取计划,其剩余指标收回,在市区或全县(市)考生中统一录取。

  ——多元录取。我们打破过去只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办法,把“中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创新成果”三种依据作为录取标准。另外,还有一些加分因素,如“三好学生”等。我们特别鼓励各地在录取方式上进行创新,各高中学校可拿出部分招生指标进行自主录取,比如特长生录取、推荐录取等。

  ——“两考”分离。也就是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分开进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各初中学校进行,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以县为单位(设区市市区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进行。为什么要进行“两考”分离呢?这是因为两项考试的目的不一样。“学业考试”是测试学生是否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学业,“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是选拔性考试。“学业考试”是每个初中毕业生都必须参加的考试,而“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由考生自愿参加。不愿上普通高中而选择上职业高中或直接就业的就可以不参加中考。

  ——减少中考科目。在中考科目中,我们减少了地理、生物两科。原因在于:一是地理、生物是在初中二年级结束的,初三没有教学课时;二是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角度出发,让本已压力很大的初三学生能轻松一些。

  ——部分科目开卷考试。即文科综合开卷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内容是法律、国情、时事等方面的内容。如果是闭卷,简单地让学生背一些条文达不到教学目的,发挥不了考试的正导向作用。通过开卷考试,可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新课程特别提出的要求。

  ——降低考试难度。每年中考前,我们都召开中考命题会议,要求中考命题降低考试难度,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二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因为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升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会越来越多,以选拔为目的的中考将越来越淡化,而资格考试的意义越来越强化。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