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义务教育事业 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 姜沛民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推动今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需要我们立足我国义务教育的新起点,适应国家发展的新需求,回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应对世界变化的新趋势,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调整和转变不合时宜的发展机制和方式,着力破解制约义务教育科学发展的热点和难题,加快构建有利于义务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努力开创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切实转变发展的重心,以办好教育、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新期待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义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同时,义务教育又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我们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找准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教育问题,解决最能代表老百姓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大事。 近年来,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发展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在教育公平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切实减轻了农民群众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上学难的问题,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有效化解了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一些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老百姓不仅需要免费教育,更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不仅需要解决老百姓今天的困难,更需要为老百姓的未来负责。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能否受到好的教育,能否成人成才,是老百姓当前更为关心的大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容乐观,各地发展非常不平衡,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还很不完善,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开不齐国家规定课程或达不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的学校还为数不少,有违基本教学要求的大班额现象相当普遍。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依然是国民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最应当加强的领域,最需要重视的工作,远没有到可以“歇一歇”、“让一让”的时候。要在谋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更加突出农村义务教育这个重点,在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配置中予以优先保障。要解决这些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就需要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解决“上学难”到解决“办学难”,从解决学生群体的困难到切实解决学校、教师的实际困难,使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合格办学标准,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配足配齐合格教师和仪器图书设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完整合格的教育。这应是我们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也应当成为今后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成为各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 二、切实转变发展的机制,把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服务,面向全体学生和所有学校,促进教育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