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围绕公平与优质目标 推进基础教育发展
2010-04-02  2010年04月02日  来源:人民教育

  ●浙江宁波海曙区教育局局长  徐健

  公平与优质,是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诉求的最集中体现。教育在解决了“有书读”的问题以后,人民群众要求“读好书”和公平地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基础教育特别是城市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这是教育步入内涵发展新阶段所决定的,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

  一、推进教育公平要关注三大群体。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公平问题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一大焦点。让不同群体的每个人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事关社会公平和社会的和谐,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当前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三大群体: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其子女读书成为当前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据统计,目前宁波市海曙区有义务教育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万余人,占全区在校学生的1/3,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设施相对较差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为了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海曙区在2008年年底前停办辖区内所有民办民工子弟学校。从2009年春季开始,凡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由公办学校予以接纳,并实行免费就读。此举在全省首开先河,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真正做到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二是特殊学生。特殊学生既包括那些身体有残疾者,也包括那些虽然身体无残疾,但存在学习困难、行为不适应等发展性障碍者。由于现有特殊教育资源的不足,加之一些家长思想上存有顾虑等原因,除了一部分孩子在特殊学校接受集中教育外,大部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多以随班就读方式分散于各普通学校。据2008年海曙区教育局统计,有学习障碍学生数量至少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以上。为了使这些学生能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我区依托特殊学校的专业优势,建立了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在3所中小学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对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诊断、辅导、训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此举对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学前儿童。在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高标准普及并实行全免费的情况下,学前儿童受教育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政府投入的相对不足和以市场化为主的办园导向,使得学前教育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和收费较高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毋庸置疑,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一块“短板”。为改变这一现状,海曙区制定出台了促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并逐步改变现行的管理模式,变现有的“民办为主”为“公办为主,促进公办与民办相结合”,以避免学前教育市场化带来的弊端。相应地,要逐步扩大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的数量和比例,保障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素质,以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确保学前儿童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要处理好五方面关系。

  提升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出于对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关心,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己任,把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的中心工作来抓。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以下五方面关系:

  一是硬件投入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提升教育质量,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这几年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中小学校硬件设施普遍有了明显改善,较好地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学校不应再片面追求校舍和设施硬件上的豪华,而应把办学重点转向软件的投入和建设,即高度重视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素质上下工夫,这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首先是要稳定队伍,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其中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其次是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发挥其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出台《关于引进优秀人才的若干意见》,加大引进力度。第三是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均衡师资配备,对那些不能胜任教学岗位的教师要探索建立退出机制。

  二是提升质量与减负的关系。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质量提升之路,防止一些学校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名,片面追求升学率,出现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现象。着力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学生作业量,确保学生休息时间和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与此同时,积极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评价学生的制度,改变单纯以升学率和学业成绩论英雄的倾向。

  三是初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关系。积极应对市区初中管理体制调整的新情况,适时调整工作重心,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初中教育质量的提升上。坚持“以初中带小学,以小学促初中”策略,加强中小衔接。特别是对口中小学校要主动加强联系,经常交流信息,共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制改革,在有条件的学校推行九年一贯制教育,并开展课程改革创新试点。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小学毕业生质量,为对口中学输送更多优质生源。

  四是均衡发展与品牌学校的关系。在坚持均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的同时,突出重点,在巩固原有品牌学校的基础上,力争打造新的品牌学校。在区域内要有一批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在全市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发挥其样板和示范引领作用,以此带动其他学校的发展。总结连锁办学的成功经验,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优质资源扩张,以此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的关系。提升教育质量,学校是主体。要注重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通过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以实现提升教育质量之目的。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明确定位,改进作风,尽力为学校提供良好服务。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按教育规律办事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教育行政机关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事务型向研究型、从经验型向创新型的转变。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8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