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职业 记者: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教师素质和教师待遇问题倍受关注。西岗区又如何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上,采取了哪些保障机制和实施策略? 金程:我们把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建设“教育强区”的有力抓手。我们希望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羡慕、最有吸引力的职业,目前也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具体通过以下几点强有力的措施:首先在教师待遇上,提出按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逐步提高对教师的奖励;其次,通过实施“三名”工程,加大对名校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的培训和奖励力度;再次,我们正在探讨建立校长和教师科学合理的流动机制,努力实现区域内师资水平的均衡。 每年50万元保障基金,用于教师重大疾病和困难家庭救助。 每年60万元专项资金,为教师体检,建立教师健康档案。 每年1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 每年设立600万元培训经费,用于教师专业发展。 每年1000万元货币化住房补贴,改善教师居住条件。 …… 2009年教师节,西岗区委、区政府这一系列教育实事工程,实实在在地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了温暖。而这仅仅是近年来西岗区尊师重教、关怀教师的一个侧面。 在西岗建设教育强区前,教师外流是一个大问题,好教师既留不住也进不来,教师招聘时想找个本科生都很困难。原因很简单,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待遇低,货币分房这样的好事也跟教师不沾边。 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得留得住才行。区委、区政府客观分析形势后做出部署:第一步,着手改善教师住房。2003年,区里开始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货币化分房。第二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除了严格执行《教师法》,保障教师工资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外,从2006年起,西岗区明确规定,按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来提高对教师的奖励标准。这样一来,西岗教师的奖金发放额度一下子跃居全市各区之首。 有了这样强有力的措施,伴随着教育硬件水平的显著改善,西岗已经成为令教师向往的地方。这几年,西岗新进教师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只有本科以上的毕业生才能进得来,而且还是优中选优,研究生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西岗更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如今的西岗,正通过评选学科带头人、设立“名师工作室”等措施,推进区域内优质师资共享。 2008年,区里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培训经费,一下子给区教育局划拨了600万元的专项经费。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区教育局激动得不知所措。那一年,他们先后邀请了全国20多位特级教师、知名专家前来讲学;他们聘请区内外的专家对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建立起校本研训的新模式;他们不断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可到年终一盘点手中的培训经费,居然还有200多万元没花出去。 如今,面对每年600万元的培训经费,如何构建培训的新平台、新机制,使培训物有所值,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了区教育局一种“幸福的烦恼”。这不,新学期还没开学,区教育局已经做好了2010年教师专项培训计划。 在区委、区政府看来,西岗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从来没有人为地区分好学校或差学校,而是不分高低,一视同仁。在初步实现硬件资源的配置均衡后,西岗人着力解决师资的均衡问题。 2004年,大连市教育局明确规定,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学校领导干部在一所学校任满两届,原则上可进行校际交流。如何科学合理地执行这一政策,西岗区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他们在教师流向上更有针对性,使之有利于薄弱学校的发展,如热点校之间教师不交流;其次,在交流教师的选择上更加科学,避免使学校特色项目受到影响;另外,注意对交流教师的引导和帮扶。 几年来,对校长和教师流动的合理疏导,真正激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活力,也使西岗教育的校际差距明显缩小。 |